中国品牌建设网品牌商盟五金8月6日网讯(记者:大涛)石刻艺术源远流长的大足小五金起源于晚唐,距今1200余年,素有"小五金之乡"美称。近年来大足五金“老、粗、黑”逐渐演变成“新、巧、精”,从生产石刻匠具的小作坊,演变成为如今年产值达到200亿元的支柱产业,大足五金产品已远销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老粗黑”变“新巧精”
邓修建是“邓家刀”的第四代传人,其手工锻打的“邓家刀”,声名远播。
邓修建告诉记者,“邓家刀”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过去一直是家族式手工制作,在自家院子旁搭棚锻打。而销售方式,则是上门订购,“别人要多少刀做多少,从来没有拿出去卖。”他回忆,那时候环境恶劣、灰尘漫天,坐刀的弄得人全身黢黑,一人一天最多做四把刀。
1996年底,在政府的号召下,像邓修建这样的私人制刀老板开始到全国各地考察,他把先进的机械锻打与传统的手工锻打工艺结合起来,创造出了新的“锻打刀具制作方法”,并已申请成功国家发明专利。同时,他还对“邓家刀”的外观、设计等进行看改造,申请了外观、实用等5项专利。2007年,“邓家刀”搬进大足区工业园,修了新厂房,80%的生产方式实现了机械化。“邓家刀”的销售价格已从以前的几元、十多元一把,上升到几十、上百元一把。
大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烈介绍,如今的大足五金产品已经由过去的“老、粗、黑”逐渐演变成“新、巧、精”,从“小五金”成功向汽摩配件、矿山机械、农用机械等大五金转型,产品拥有12大门类、200多个品种和2000多样花色,并且远销到了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工艺
被誉为“小五金”之乡的大足,曾在全国形成了“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西南有龙水小五金”的三足鼎立之势。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一批人外地人来大足取经,把大足五金发展的经验“淘”到手后,以开放的观念、先进的科技迅速地发展起来,仅几年时间就把大足这个千年五金甩在了后面,不断地挤掉了大足五金的市场。
直到2006年,为了打通大足传统五金产业发展进程中制约“瓶颈”,抢占五金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修订了一系列政策,为五金产业的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还争取到“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大足五金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国家和市级科技专项资金支持。大足先后与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重庆大学等高校联合,围绕五金技术、产品设计、项目策划和包装等进行研究,还在全国首开五金产品地方标准的先河,确保了大足五金产品的质量。
据了解,去年8月成立的龙水刀具集团,已经投入了200多万元作为技术研发资金,如今已推出了全球首款“陶瓷刀”,这种刀具不但表面抗菌,使用寿命也是普通刀的两倍。该集团董事长蒋义说,在这种高科技新品的支撑下,今年公司的销售目标为5000万元。
五金占工业产值的一半
目前,大足已建成集材料供应、加工代理、仓储管理、商品交易于一体的专业市场群,经营场地达8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有15万之众,是中国西部最大、配套最全、辐射最强的五金商品交易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