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品牌商盟2012年8月13日网讯:(记者:大涛)民间有“盛世古董乱世金”的说法,这是对投资值钱货的一种导向。不过,在当今这个消费时代,钱袋子日渐鼓起来的人们似乎根本不理这套,什么古董黄金玉石珠宝,都不过是消费品,想要了,花钱买呗。正可谓:旧时王谢珍藏物,如今百姓手中玩。于是乎珠宝业快速发展,蒸蒸日上了。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珠宝市场营业额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2011年国内珠宝行业销售总额超过3000亿元。
然而,萝卜快了不洗泥,快速发展的珠宝行业也出现了“不洗泥”的情况,其中最大的一块“泥”,就是行业失信问题严重。广东省质监局日前公布的2011年广东省珠宝贵金属监督抽查质量报告显示,在抽查的广州、深圳、珠海等17个地区190家企业生产的307个批次珠宝贵金属产品中,不合格品有102批次,产品抽样批次不合格率为33.2%。登上黑榜的企业名单中,不乏周大福、金六福、石头记、中国黄金等这些国内珠宝知名品牌。而被发现的虚标纯度、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问题,均导源于诚信缺失。
事实上,广东省抽查出的问题在我国珠宝行业普遍存在。2010年发生的北京周生生珠宝“缺金门”事件,涉及全国,更是将国内珠宝业的深层问题亮在了桌面。针对此事件,曾有业内人士评论说,“是整个产业链生病了。考虑到后果的严重性及扩散效应,这一事件堪称珠宝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的确,二者的共同之处即在于,在行业高速扩张的前提下,产业链上游企业为谋取利润而弄虚作假,行业品牌企业对产品品质缺乏自查意识,法规标准存在漏洞。有消费者表示,都知道黄金首饰行业“水比较深”,所以选购珠宝都会找那些有名头的大品牌,以求放心。但现在知名品牌也不断出事,往后选购珠宝真就无从下手了。周生生被放大的“缺金”事件背后,是消费者对整个首饰行业产品质量的担忧。事件过去一年多之后,国内珠宝行业似乎并未从中汲取教训,各企业依然我行我素,任由问题存在,这足见行业积疴之重。
到底怎样才能解决珠宝行业的各种失信问题,以维护消费者权益并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呢?其实,珠宝行业出现的诚信问题并非行业独有,其他行业同样存在,治理这一问题也有普适的办法。所谓“普适的办法”,就是强调“责任”二字,搞清所有涉事者为谁,然后分清它们的责任,做到知责、负责、督责、问责。湖南等地探索构建行政监管、舆论监督、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监管体系的设想,就颇具参照价值,带有普适性。由珠宝行业协会组织当地珠宝经营企业签订诚信协议,承诺遵守法律法规,执行国家标准;坚持诚信经营,确保公平竞争;强化产品质量,杜绝假冒伪劣;维护消费者权益,履行企业职责。行政主管部门则加大对企业和市场的监管力度,通过经常开展不定期的专项市场整顿及检测活动,加强产品监测和投诉处理,实现对企业的督责及问责。而媒体舆论则同时对企业和监管部门进行监督。
当然,作为涉事者之一的消费者,面对珠宝行业的失信行为不能无所作为,而应成为治理珠宝市场诚信问题的重要力量。手里有钱,还得心中有法,明白并坚决捍卫自己的消费权益,这样,钱才能花得舒心,花得硬气。因此,消费者不仅要学习一些珠宝鉴别的知识,更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标准。尽量避免受骗上当,这种防守当然是要的,更重要的是还要积极进攻,一旦商家的失信行为损及自己的权益,就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与之开战。当失信陷于消费者发起的维权战海,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