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太和,尽善尽美。”走进建始县茅田乡太和街村,村口的“上善太和”牌楼古色古香,古风古韵,彰显着历久弥新的“善”文化底蕴。
“去年5月开始,太和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处可见的‘善’元素,和睦的邻里关系,我们现在的幸福感可不是一般的高。”村民邱世军笑盈盈地说。
太和街村坚持以“善”文化为载体,打造“上善太和”文化品牌,总结提炼善引领、聚善才、积善行“三善”党建工作法,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基层党建工作既有深度,又有高度,还有温度。
“三强”举措建强战斗堡垒
“村民是主体、党员是主力、党支部是主心骨。村里的党建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这些力量有机整合起来,引导党员群众发挥主动性,共同把村集体这个大家庭建设好。”太和街村党支部书记曾维东说。
围绕如何加强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太和街村探索出“强体系、强管理、强质效”三大举措。健全“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建立“1+N+N”联户机制,实现12名无职党员结对42名乡贤联系430户农户,及时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落实农村党员“四类四比四评”分类评价管理机制,选树6名“有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年老党员”四类党员示范标杆,激励所有党员奋勇争先;健全书记论坛、乡委党校、村级文化学堂三级培训体系,对党员和乡贤开展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引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三支队伍汇聚振兴力量
6月,5G基站建设在太和街村八组开工。项目总投资80余万元,驻村帮扶单位州人大机关全力协调经信部门、铁塔公司、移动、联通、电信等国企,将此项目建设作为今年为民解困的实事之一。基站建成以后,将为村级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为建成数字乡村、实施数字化治理和发展智慧农业、共享农业和电商产业提供硬件保障。
挖掘村内乡贤、引进村外能人和用好帮扶力量是太和街村汇聚振兴力量的秘诀。村党支部聚焦“六类人才”挖掘乡贤人才38名,绘制“人才百笑图”,营造人才助力乡村治理良好氛围;打造“艺术乡村”人才工作室,邀请10名艺术大咖驻点创作,武汉科技大学、州摄影家协会等在此挂牌;建立驻村帮扶机关党组织与村党组织党建联建机制,协调项目资金约1500万元,推动5G基站、产业循环路等8个民生项目落地。
三大平台凝聚发展共识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请大家开展议事。”在第一党群之家,党小组组长胡福先主持召开党小组10月联席例会,组织党员群众共商发展路径。
“既然是共同缔造,那肯定是每个人都要出力,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每家每户先把美好环境搞到位。建议我们组建一个志愿服务队,给有困难的农户提供帮助。”参会的党员群众纷纷发言。
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以党建为统领,搭建思想引领、治理服务、村级发展三大平台,推动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提炼、弘扬“上善太和”精神内涵,把已传承十余代人的“邱家老屋”打造成集村史展览、党员教育、文娱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党建大礼堂,发挥文明乡风“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依托三级治理组织体系,打造4个以“积善之家”为特色主题的党群之家,党员带领群众以此为阵地开展议事决策、志愿服务、化解矛盾纠纷等实践活动;聚焦太和康养度假区发展蓝图,实行“支部带头建、党员包户建、乡贤助力建、村民主动建”模式,吸引夏季观光避暑游客4000余人次,带动村民增收210余万元。
作为全乡的试点,太和街村是整个茅田乡发展的缩影。
“今年来,乡党委积极谋划‘三四三三·苗鼓先锋’党建品牌建设,按照品牌化建设的思路,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茅田实践。下一步,我们将在全乡推广太和街的成功试点经验,用品牌化建设助推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茅田乡党委书记范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