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末至今,中国的早教市场已经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历程。然而,面对良莠不齐、概念频现的早教市场,今天的家长到底该如何选择?近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出站博士后罗静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清晰地梳理并解读了早教市场从1.0时代跨越到3.0时代的发展经历,为家长选择优质早教机构提供科学而专业的建议。
从1.0时代到3.0时代的早教市场
据介绍,在1.0时代,早教还处于萌芽状态。早教机构规模小,市场呈零星、散乱的分布状态。缺乏完整理论支撑,沿袭中式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为主角,主要关注孩子的身体保育加简单知识灌输。到了2.0时代,西式早教理论浸入,孩子成为主角。随着西方脑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市场上普遍强调“智能开发”,不仅缺乏本土化有效整合研究,而且进一步陷入“单一维度强调智能”的泥淖。而发展至3.0时代,国家政策开始干预介入,早教规范化、科学化趋势明显。科学早教将家长、孩子同时纳入教育范围。强调尊重孩子发展的整体性,追求孩子早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将“心理能力”的培养提升到了与体能、智能培养齐平的高度,关注孩子“体能、智能、心理能力”的三维平衡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积木宝贝践行三维平衡发展理论
在罗静看来,要恶补上一种知识和技能,随时都可以,但是,要弥补生命早期受过创伤的心,却是一件艰难的事。
从个体成长的客观特点看,心理发育原本就滞后于身体和智力的发育。加上中国教养方式一直普遍存在的误区,即关注体能、智能,忽视心理能力。这双重的滞后,就成为中国孩子普遍面临的成长困境。
而中国的父母,大多更重视孩子体能和智能的培养,却忽略了心理能力的培养。在当今复杂的社会语境下,积木宝贝将心理能力构建提升到了与体能、智能齐平的高度,强调心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依据心理能力生长指标体系,积木宝贝将心理能力的培养渗透在课程体系和整个教学环境当中,旨在为中国孩子构建实现梦想的软实力。
积木宝贝坚持早教本土化研究
作为一名早教问题的专业研究者,罗静将早教定义为一种早期干预。对中国儿童而言,要确保干预有效,必然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参照标准,即中国儿童成长的基准线,从而真正了解中国孩子的生存环境和根本需求,以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早期干预。追究近年来的中国早教乱象,根源即因没有标准,多依靠感性经验,或者凭借拿来主义生搬硬套。这也是诸多早教机构遭受重重质疑的根本原因。
为此,积木宝贝联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独创“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理论指导下,积木宝贝国际早教潜心进行本土化学术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早教理念体系。
研发团队花费了近三年时间,走进了全国十多个城市,最终获得了五万余份生动鲜活的中国宝宝生长发育基础数据。正是基于这五万份数据分析,长期参与中国宝宝早教数据调研和分析,积木宝贝坚持早教本土化研究,真正了解孩子,教育孩子。
积木宝贝深度关注家庭教育
是不是去了早教机构就能完全解决孩子的早期教育问题了?对此,罗静强调家庭教育才是早期教育的核心,不解决父母的观念问题,便永远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3.0时代的早教必然要确保对父母的指导力度。
作为早教3.0时代的倡导者,积木宝贝深度关注家庭教育,积木宝贝将父母纳入课堂教学,为父母设置针对性的专属课程和常态化专家讲座。尤其强调父亲角色,并设有父亲专属课程环节。
为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积木宝贝构建了一套独有的测评体系,并形成每个孩子的成长记录档案,能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特点,为因材施教提供参考,为家长提供富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科学教养建议,将早教课堂延伸到45分钟之外。该成长档案对孩子的跟踪记录是长期的,并会形成积木宝贝会员专属的“积木宝贝成长档案”,对孩子和父母,它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