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水口镇日前宣布改名做「茅溪镇」,竟引发毗连的四川贵州两省大打口水战。贵州传媒揶揄水口镇改名茅溪镇是想「抱茅台镇大腿」,暗示对方想抢夺贵州白酒市场。不过四川传媒则反指贵州传媒神经过敏,认为四川贵州有些文化「同宗同源」,共同发展酱酒才能共赢,不用「分得那么清楚」。在水口镇宣布改名茅溪镇后,不少四川传媒随即大讲历史。报道指,水口镇古称茅草溪,与贵州茅台镇隔河相望,两地自古已有贸易往来。报道更指,茅台镇的酿酒技术,也是源于茅溪镇。在明朝秦商入蜀,在茅溪贩卖酿制米酒,并传授茅溪附近樟树村村民郑帝良。郑帝良经反复实践,研制出酱酒之粬,到茅台镇凭酱酒酿造术帮人酿酒。对于茅台酒源于四川的说法,贵州传媒随即发文反驳称,据《茅台郑氏族谱》记载,清朝中叶,郑帝良是在茅台村学酿酒。郑帝良用多种中药酿造出了前所未有味美甘醇的美酒,200年后,这种美酒被定义为酱香型白酒,郑帝良被誉为茅台酱香始祖,也是茅台郑氏第一代酒师。 贵州传媒又揶揄,茅台镇与水口镇虽然同样地处赤水河畔,但前者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全国重点镇」、「中国特色小镇」,后者却「仍在脱贫攻坚道路上举步维艰」。报道引述网民质疑,水口镇更名茅溪镇的举动,「不知未来是否要与贵州白酒集团抢夺酱香酒市场?」 对此,四川传媒表示,茅台酒现已闻名国内外,就像四川的泸州老窖一样,就是茅溪镇想「抱大腿」也绝非易事。茅溪镇今次改名,是有根有据,而且没有损害其他地方利益,「如果茅台镇真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可以提起诉讼,相信法律会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四川传媒又说,无论是名优产品还是名人故里,能用史料证明自己是「唯一」的并不算多,因为当中往往有不少争议之处,与其论证谁更「正宗」,不如携手共进。报道认为,四川与贵州的酱酒文化「同宗同源」、「一脉相承」,「借此推动酱酒的发展,实现共赢,岂不是一件好事?把同属一个流域的界限分得那么清楚,甚至不惜采用画地为牢的做法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