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品牌商盟数智共享服务平台消息:近年来,上海市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生动实践,法治建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市委依法治市委统一部署下,市委依法治市办印发《关于选树法治上海建设品牌的通知》,深入发掘、全面总结、精心提炼、大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有口皆碑的法治上海建设品牌。全市各单位、各部门、各区踊跃申报了153个品牌项目,覆盖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和法律服务等法治工作各领域。经多轮评审研究,产生了首批15个“法治上海建设品牌”和15个“法治上海建设入围品牌”。
来自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金融法院的金融司法“三合一”风险防范体系获评“法治上海建设品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上海法院行政审判白皮书获评“法治上海建设入围品牌”。
首批法治上海建设品牌
金融司法“三合一”风险防范体系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金融法院
立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风险防范需求,构建“多方协同机制+金融案例测试+风险防范报告”的“三合一”金融风险防范新格局,健全各方协同善治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建立市场主体合理预期,深度分析揭示行业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通过多种措施有机衔接,充分发挥金融司法能动作用,提升金融市场风险防范能力,服务保障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高质量发展。
一是首创以司法为中心的金融风险防范协同机制,上海金融法院等首批12家成员单位共同签署《金融司法与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协同机制规则》,建立金融市场法律风险联防化解、金融司法监管信息联络通报、金融法治案例联合研究推介、金融法治重大问题联合调研、金融法治高端人才联合培养等“五联”工作架构。
二是创新金融市场案例测试机制,依市场主体申请,针对金融业务中亟待法律明确的重大问题进行司法测试,向金融市场提供规则指引。上海金融法院首例测试案例入选国际中央对手方协会全球年度案例,为提升中国金融制度型开放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建立金融法律风险防范报告年度发布机制,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两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上海金融法院先后发布《私募基金纠纷法律风险防范报告》和《债券纠纷法律风险防范报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相关简报被中办转发录用。
金融防范协同机制、法律风险防范报告年度发布机制等均具有较强的“可复制、可推广”价值。全国多家法院和相关单位表示将借鉴应用上述创新举措。
首批法治上海建设入围品牌
上海法院行政审判白皮书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行政审判白皮书是人民法院延伸审判职能、增进良性互动、促进依法治市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上海法院自2004年起即在全国率先每年制作发送行政审判白皮书。行政审判白皮书的主要内容系对上年度审理的行政案件进行全面梳理,总结行政案件的特点和规律,分析行政机关败诉的原因,提出规范行政执法的意见和建议。
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目的在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行政审判与行政机关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积极有效的沟通模式,提升司法监督水平;此外,实质性化解纠纷矛盾,持续推动人民法院与相关主体的内在融合,构建行政争议协同化解的新格局。
通过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聚焦行政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司法建议,上海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数、出庭应诉率近几年来总体呈大幅双升态势;在行政机关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协调和解率连续多年稳步提升;司法服务保障城市更新的举措得到探索创新,使平均征收周期缩短半年以上,部分项目缩短一年以上,助推旧改征收基地的收尾进程。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不断创新行政审判白皮书内容和结构,将白皮书的客体从以政府部门为主转变为整个行政法律职业共同体,并且将行政诉讼与本市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结合进行分析研究,力求反映上海法院积极落实市委和最高院要求,服务保障法治上海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促进依法治市的决心和努力;同时,更加注重意见反馈,探求白皮书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