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在已披露2017年业绩预报的41家服装类上市公司中,有39家公司预盈,其中有8家服装类上市公司预计净利润实现翻番。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市场环境到消费意识发生剧烈改变,以中产阶级为主的消费群体愈发觉醒,逐渐厌倦了盲目追求昂贵奢侈品与毫无个性的劣质产品,他们对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相当惊人。
01
中高端消费成趋势,80-90为消费主体
国内三四线城市居民消费能力和理念逐渐向一二线城市居民靠拢,据天风海外4000多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三四线城市娱乐休闲、健身健康和服饰美妆将是收入增加后主要增加的消费品种类,其中休闲娱乐占比最大,为31%,健身健康次之,占比为21%,服饰美妆占比18%位列第三。
值得关注的是,服装消费现在最为注重款式和品质,反映消费者的心理正在从基础消费向价值消费、个性消费转型升级。根据本次的调查问卷结果,三四线城市选择设计师品牌的占比为19%,对比一二线城市的23%,且过去一年购买设计师品牌服装的消费金额1000元以上的占比已达55%。
另外随着中产阶层人群扩张,80-90后成为消费主力,拉动了中高端消费的爆发,日常化需求打开增量市场。
在购置服装时,32%一线城市消费者更注重款式 ;20%注重品牌;新一线城市则27%注重款式;18%注重品牌。 二线城市30%注重款式;17%注重品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30%注重款式 ;16%注重品牌。
一二线城市消费者购置服装偏爱的品牌种类中,快时尚品牌达 36% ;传统品牌达 33% ;设计师品牌达 23% ;潮牌达 21% ;奢侈品牌达 12% 。 三四线城市居民中快时尚品牌占 37% ;传统品牌占 31%; 潮牌达 20% ;设计师品牌占19% ;奢侈品牌占7%。
值得关注的是,设计师品牌服装作为中高端消费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小众属性与设计感以及品质更加符合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习惯,近年来成为服装行业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根据CIC的调查结果,设计师品牌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111亿元增至2017年的449亿元,年增速保持25%以上,对应整体服装行业年增长率则约在15%范围。
安踏全球第一款限量篮球鞋ANTA KT3 ROCCO
就运动服饰这一品类来看,以中国市场上市场份额第一的国内品牌安踏和国际品牌Nike为例,前者因为其相对平民化的产品定价及深植中国的零售经验,在三四线城市有更为充分的渠道布局。在半年度的收入表现上,2014年至今的绝大部分时间安踏体育的收入增速均高于Nike。
去年底,安踏将成为国内第1个市值超1000亿的服饰零售集团,安踏在过去几年一直加快多品牌策略扩张,自去年以来持续有消息称安踏或是Puma的潜在买家。
目前市值第一的是安踏,该集团已成为首个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的国内服饰集团,市值约为 1122 亿港元。瑞银发表报告,市场仍低估安踏集团旗下FILA业务长远增长潜力,认为FILA业务具良好业务布局,预计相关业务于2017年至2020年销售复合增长率逾30%。
分析人士指出,受益于中国人均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以及对时尚和差异化品牌需求的不断增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被中国企业收至麾下。
02
国内服饰零售复苏迹象明显
从整体年报来看,行业间分化明显,中高端男女装上市公司表现更好,鞋履品牌则仍处于低潮期。
江南布衣成为中国女装设计师品牌中辨识度最高、两年内重复购买最多的品牌,分析师表示江南布衣拒绝盲从撞衫,创造自我风格,精准刻画目标用户:具有独特的审美品味,通过JNBY表达自身时尚理念,并可避免包括Canada Goose、Supreme、Gucci、巴黎世家等爆款高仿撞衫的尴尬。
江南布衣透露2017至2019财年收入平均增速将达18%,利润增速则为20%。
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随着消费不断升级,,国内90后00后的年轻消费者对Zara、H&M等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兴趣逐渐减退,太平鸟等国货服饰正在崛起。
根据太平鸟服饰发布2017年前三季度业绩公告,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3.1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9.73%,净利润1.70亿元则同比下降28.73%。截至报告期末,集团线下门店数量为4173家,其中直营店1235家,加盟店2938家。
太平鸟服饰预期,2020年集团销售额将达到200亿,其中线上销售额将达到100亿,这将占总销售额的50%。
出于对集团发展潜力的信心,太平鸟服饰董事长张江平于去年8月14日起,在6个月内,持续以自有资金增持太平鸟服饰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增持股份上限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在天猫的助推下,李宁作为国内服饰品牌龙头于上个月首次登陆纽约时装周,均获得了积极的市场反响,李宁秀款单品在官网上架后更是立即售罄。得益于此,李宁股价近期表现相当出色,自参加纽约时装周以来,李宁的市值至少上涨了 50 亿港元。
03
2018年发展趋势
中国服装行业是中国最具市场化的行业之一,行业的发展始终走在前列,随着消费升级成为新常态以来,服装行业的各种变革一直在颠覆旧思想、旧模式。
有分析指出,随着国内消费者经济条件不断改善和购物欲望的回升,服饰行业未来将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预期今年全年该行业增速将继续加速。
在信息透明化、大数据等驱动下,国内服饰企业生产销量大幅提升,供应链的整合与营销费用也在减少,未来的发展重心将会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基于消费升级的技术革新模式依然是创新先烈们的努力方向;技术无论再怎么发展还是工具,品牌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品牌力、产品力、消费力的整合,这依然是品牌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有行业内人士做了八大趋势预测,供参考分析。
一、兼并购成了行业常态
2018年2月2日晚间,中国A股市值最高的服装企业——海澜之家(600398.SH)发布公告称,腾讯斥资近25亿元入股,并获5.31%股权。
二、上市依然是行业内热潮
发迹于线上的女装品牌韩都衣舍电子商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韩都电商”,证券代码“838711”),在2016年12月28日挂牌新三板至今将满一年之际,再度沾上了新起点,今天(12月5日)晚间,韩都衣舍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以下简称“山东证监局”)报送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材料并获受理。目前公司正在接受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辅导,辅导期自2017年12月5日开始。
三、线上线下互融互通成为趋势
笛莎新零售模式背后的运作原理也是如此。2010——2012年间笛莎成为淘品牌,销售额屡创新高,但并未单纯满足于现状的笛莎在2015年10月份转战线下,并开立了第一家线下门店,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已经将门店数量从1扩大到了32,而在2017年更要把这个数字改写成200家,2020年达到1000家。雄心壮志的背后,还是要归功于笛莎总是在对的时间、走对的路、做对的事。
四、本土大众化品牌完成一二线市场布局,继续深入三四五线市场成为主流
三四五线城市服装零售表现优于一二线城市的现象:低层级市场基数低、品牌普及率低、开店空间大。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农民工踊跃回乡置业的背景下,低层级市场空间正在不断拓展。
五、购物中心渠道成为重要渠道补充,本土品牌品牌纷纷杀入
2017年10月,美特斯邦威集团陆续与印力、新城、万达等优质购物中心系统达成战略合作,下半年更是迎来了新店开业的小高潮,从11月“一日十店”到12月“一日百店”。12月25日,美特斯邦威创始人周成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到本月底美邦将有约160家门店相继开业。
六、本土个性化、差异化、细分化品牌渐入佳境
消费升级大势下,消费者重点关注的依然是产品的品质与体验价值的提升,2017 年,以 H&M 为首的快时尚品牌仍时常身陷质量危机。若是品牌的消费升级升的仅是玩法和策略,那么,经年累月将失去更多消费者和市场机会。
七、国际品牌完成北上广深一线市场,进入二三线中国市场列入计划,竞争进一步加剧
截至2017的优衣库店铺布局来看,仅仅华东区域店铺达196家,大部分分布地级市,已经开始下沉中国三四线市场
八、本土品牌走出国门成为热点
2017年7月15日,稳居国内男装No.1宝座的海澜之家HLA马来西亚海外店正式拉开帷幕,著名歌手曹格出席了此次在吉隆坡MyTOWN举办的首店开业超级盛典。
几年以来,中国本土服装品牌争相进驻国外市场。2016年中国本土服装品牌JNBY江南布衣正式进入美国市场,入驻西雅图Pacific Place购物中心;栋梁在洛杉矶开设游击店;圣迪奥在法国开设了首家专卖店,安踏也首次进入美国市场。而在此之前,还有ICICLE、匹克、李宁、波司登等进驻海外市场作为先驱。资料来源:中国服装网、时尚头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