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車間內,當一塊塊扑克牌大小的電池片,在智能劃焊一體機內穿梭運行,經歷劃焊、排版、疊焊等13道工序后,它們的身份也完成了徹底轉變,一件光伏組件下線……這是世界500強企業通威集團,6月25日在成都金堂太陽能(組件)基地16GW光伏組件項目首件順利下線時的情景。
作為西南首家GW級光伏組件工廠,同時也是全球光伏行業的首個5G“超級工廠”,通威太陽能(組件)金堂基地的正式投產,標志著成都光伏產業“版圖”再度擴張。從產品到產業、再到品牌,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品牌形象已成為一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
按照“國際視野、中國特色、四川特點、成都韻味”的目標設計,圍繞四川特別是成都特色產業,組織有關全國專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等單位,與本地相關企業和技術機構對接、洽談、簽約……在向世界講好中國質量故事的同時,舉行第五屆中國質量大會,也是成都展示形象的有利契機。我們要抓住“成都品牌”提質升級的機遇,推進全市質量進一步發展。
創新是品牌建設的核心力量。7月,第五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出爐,109家四川企業在列,其中,包括成都恆坤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等成都企業共有86家,涵蓋了半導體、機械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諸多行業……此前,成都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家。
“支持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到2025年新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150家”﹔“培育彰顯城市特質的知名企業”,到2025年力爭培育2家制造業世界500強企業……今年發布的《“成都智造”品牌培育行動計劃》,凸顯著以先進制造為重要支撐,成都建設品牌之都的“快腳步”。加快推進成都產品向成都品牌轉變,需要以創新為驅動力,持續推動產業和消費結構的升級。
不僅是制造業,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服務業步入擴大開放,質量管控和品牌打造對城市質量發展始終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結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8月16日,成都“天府源”與重慶“巴味渝珍”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作為成渝兩地的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天府源”與“巴味渝珍”將聯手探索成渝區域公用品牌合作模式,推動區域內優質農產品走向全國。
隨著去年底成為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之一,以“空中+路上”絲路空間為代表的“成都服務”持續拓寬拓深:看排名,今年上半年,中歐班列(成渝)開行2732列,開行量居全國首位﹔看增量,雙流國際機場和天府國際機場1-6月共完成運輸起降25.3萬架次、貨郵吞吐量34.0萬噸,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40.9%和9.4%……久久為功,一步一腳印,才能持續釋放品牌價值。品牌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長期性與創新性缺一不可。
讓城市品牌更響亮,就要讓城市發展更有質量。凝聚質量共識、促進質量合作、加快質量變革,在9月1日開幕的中國質量大會上,面向世界,國內外質量管理經驗成果的交流合作,將推動全球經濟高質量發展。立足城市,從中國質量大會出發,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不斷筑牢“質量之基”、持續擦亮“質量之光”,成都將為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全局和全省發展大局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