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国品牌建设网首页
欢迎您访问品牌商盟网。登录 - 免费注册 - 找回密码 - 进入个人中心 - 注销 - 留言
品牌商盟
   
服务热线: 17316075069
给我留言     给我留言
首页   │   生意资讯   │   新闻中心   │   行业活动   │   行业百科   │   品商访谈   │   品牌商库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内容
   
羊城三轴,岭南千年:广州中轴线与城市品牌建构
来源:品牌商盟数智共享服务平台 - 分类:家居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发布于:2022-12-2 15:53:49

导读

“中轴线”是中国式古典城市空间格局的标志性事物,而经历现代化城市变迁后,能够保留并呈现出这一传统城市规划智慧的城市样本已不多见,千年古都北京固然是其中翘楚,而在南方的广州,事实上也是一座“建在中轴线上”同时也深受中轴线影响的现代大都市。

本文字数:3636字
阅读时间:11分钟

   品牌商盟数智共享服务平台讯:广州有着“三轴”(三条中轴线)并存的独特格局,以古代、近代、当代三个前后继承并推陈出新的时代维度,撑起了广州核心城区面貌波澜壮阔的灿烂画卷,既有对城市传统的温情尊重,也有对未来发展的大胆想象。

与时俱进的中轴线

中国古代城建史尤其重视“中轴线”,这与中国城市规划的理念典范中追求规整性布局是一体化的。

成书于春秋末期、追述西周城市营造制度的《考工记》明确记载:“匠人营国(指国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意思是王城应该以方形为貌,每面各开三座城门,城内街道以此为格,纵横交错。这既是对当时都城的客观描述,也被认为是对后来都城“规整、方正、中轴对称”的典范性确立。

在我国,首都北京以保留了一条中轴线式的“城市文脉”而为人称道;古都西安从保留的国内首屈一指的古城墙,依稀可以辨认“长安城”的中轴线风骨;深圳的深南大道,一路向南,跨过会展中心,走向大海,无远弗届,是典型的“新版中轴线”。

北京也好,深圳也罢,足见“中轴线”并非一个一成不变,或说只能停留于历史的旧事物。中轴线不仅是空间及建筑意义上的“遗产”,也可以是“城市文脉”,更应该是一种亟待持续活化与利用的城市品牌资源。

广州的“三轴格局”

与北京、西安、深圳等兄弟城市不同,广州的中轴线有“三条”(即“三轴格局”)——乍听之下这与中轴线的“独尊”本质是相冲突,但这实际上反映了广州城建史里非常独特的面貌,即城市重心的逐步东移,以及蕴含其中的城市理念迭代。

传统中轴线:北起越秀山,经北京路,到天字码头。这条中轴线的历史厚度以及它对于今日广州的“源头”意义非常。

近代中轴线:这条2.0版本的中轴线同样起于越秀山,经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继而经起义路到海珠广场,同样止于珠江畔。

新中轴线:北起燕岭公园,经广州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海心沙、广州塔,直至海珠湖。这条新中轴线是今日广州毫无疑问的“门面担当”。

有人将广州的三条中轴线形象地形容为“老、中、青”三代产物。而放眼全国,能以一城容纳三轴,彼此间非但没有构成冲突,反而是和谐共生、互为补充地撑开了广州的横向版面(指城市空间)与纵向版面(指城市历史传承),这既是广州没有经历断裂式城市突进发展的运气,也是一代又一代的广州市民极为珍重“我城我土”而赐予这座城市的福气。

笔者认为,新中轴线可谓包容并蓄、崇文重商,既彰显了广州的城市性格,又将城市空间的解释度与创造性还予这座城市的市民,遵循了一种民本主义的新型城市发展样式。

如何打造中轴线品牌

命名一条中轴线总是容易的,但让人发自内心地记得、认可乃至津津乐道一条中轴线,却是一座城市必须细细做来的功夫。以笔者来看,聚全城之力打造一个“羊城三轴,岭南千年”的核心认知,占领所有受众的心智,是广州城市品牌建设的一项重头戏。

扭转外界对广州的片面认知,为广州打造立体化的城市文化形象

广州以“商”闻名,举世皆知。这既是广州不可割舍的传统优势,但也容易成为某些片面认知里对广州以偏概全的印象定势——更有甚者,因为“岭南”一词在很多人心里带着远离中原文明的固有印象,容易让人与“文化沙漠”之类的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这样的民间俗语建构了一个富有生机的广东形象,但谈及读书求学、研究创造,大家总又将广州“排除”在外。

而事实上,广州不仅是稳居内地大学生最多的城市排名第一位,富集众多智慧头脑,高效梯队里既有中大、华工这样的本土老牌强校,也吸引了全球top50的香港科大落地,是一座不容忽视的高教重镇,更别说还有一堆“国字号”的顶级研究所与实验室。这还只是理工科技层面的实力表现,如果谈及粤剧、《花城》、广美、星海、南方传媒、各大音乐节与戏剧节……广州还是无可取代的华南文化第一城。

在广州璀璨的经济实力外表之下,是极为强悍的文化实力,而这在过去的城市品牌认知中,都处于一个亟待“激活”的状态——而将“羊城三轴,岭南千年”作为载体,可以在城市空间中激活这一丰富的资源。

活化广州旅游资源,提升城市空间建设的市民参与性及认可度

“云山珠水”是广州依山临水的城市空间印象的浓缩概括,但这宽泛的一山一水毕竟只是广州形胜的一个“大纲”,它还远远无法深入这座千年名城的精彩“条理”——它必然是一条条的“廊线”般的街区,才能组成鲜活而丰富的城市内涵。而“羊城三轴”正是用于填补此间空白、同时又有提纲挈领作用的核心街区轴带。

单以这三轴背后对应的历史年代意蕴来看,已经可以有三大现成的主题旅游资源:千年岭南文脉寻宝之旅、近代革命风貌回顾之旅、当代花城都市休闲之旅,南来北往的客商、游人乃至来穗就业定居的“新广州人”们,无不可以凭借“羊城三轴”快速进入广州的历史与现实,与这座南大门城市建立起精神同频的情感关联,更会通过观临广州城市文化现场的日常体验,生发出愿意建设广州的澎湃自豪感。

另一方面,当代都市的核心生命力体现在生活于此的市民非常主动地享用它的城市空间,这不仅包括工作所需而必须每天到达的那些商厦、园区,还有琳琅满目的生活空间与休闲设施(广场、街道、商店、亲水堤岸……)。而新兴的旅游方式,也早已不以点状式分布的景点为目的地,而更多提倡一种名为“city walk”的漫步式旅游——这些都直接打开了“人与街道”之间的交互可能性,也形塑着城市主政者关于建设怎样的城市(才能让更多的人受益、被更多的人喜爱)的理念认知。

打好“羊城三轴”这张牌,会为广州建设一座“亲民城市”奠定一块非常扎实的地基。而通过轴线来凝聚市民的良好观感与日常认可,也是以点带面做好城市建设的必经之路。某种程度而言,中轴线建设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带着“样板间”与“试验田”的双重作用。

系统思考及操作建议

确立“羊城三轴,岭南千年”的核心内涵

是三轴,而非两轴,也不是四轴。这三轴不多不少地概括及代表了古代、近代、当代广州建设的成就以及追求——横看它们是越秀及天河两区之间使命交替而又相辅相成的空间关系,纵看则是广州千年历史维度的三把标尺。

岭南千年,并非只是千年商都。广州重商言商,从市舶司到十三行再至广交会,人所皆知,但这不是岭南文化全貌——以这三把标尺来看,最起码也要将“文”抬到与“商”并举的位置,才算确允:真正的“岭南千年”,是文商并重,或者说以商为表,以文为里。

坐实在“羊城三轴”的空间里,我们也需要不断发现、演绎这些“文”与“商”交相辉映的证据,讲好“岭南千年”有商脉更也有文脉的新一代广州故事。

从硬空间到软文化,名正言顺地展示和讲述“羊城三轴”

一个事物既要存在,也要被发现、被确认,更要被展示、被讲述。

从空间上说,笔者建议本文所述的“羊城三轴”都不妨堂而皇之地用路牌或景点提示牌进行展示,让市民或游客在进入到有关城市街区时,能从直观感受上被直接提醒,从而打开感受这片街区的多角度感知——当人们不断在此中漫步、游历,一遍遍地重组他们的发现和惊喜,一个存在于心智中的“中轴线”就会被建构起来,再互相成为谈资乃至某种社交默契,不断地被交口相传,广州作为历史名城的“可读性”与“可感性”就会相应地成倍增加。而在中轴线内部,规划建设某条类似“旅游专线”的内环式公交线路,也是这一思路的延伸实施。

另一方面,当“到XX中轴去”成为广州市民或游客心中的一种空间认知,等于在现有的广州存量城市空间里,以重新组合及活化的方式,多创造出一层城市空间认知,让广州的“内在”变得更加丰富和迷人。

除了路牌、公共交通这些基础构件的展示于链接,当然还要深层次上从城市规划维度建立起三条中轴线的整体性与联动性。

再者,在行政手段上多方面建立起对“羊城三轴”的外在展示后,也可以鼓励广大市民及社会力量参与到每一条轴线的品牌讲述中来。如大量的城市历史爱好者甚至是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自发组成各种“城市历史导赏团”,带领一批批来自city walk的游客们深入走访中轴线上的每一街区乃至每栋建筑,探索那些值得被代代流传的优美故事;我们当然还可以畅想,在中轴线上,会有层出不穷的创意主题活动,如“新中轴马拉松”、花城广场艺穗节……

未来的羊城三轴,不仅会有热心的市民和好奇的游客传颂它的美丽,也会有接踵而来的城市主人翁们,在这里创造出多姿多彩的“广州故事”。

以城市之名,打造及宣传“中轴线”之于广州城市品牌的系统工程意义

对广州而言,中轴线建设固然是城建账,也是经济账;但它更是民生账、品牌账,一条熠熠生辉的城市中轴线,绝非只是简单的一片摩天大楼带来的灯火夜色,它既肩负着创造广州经济增量空间的任务,更蕴含了盘活广州城市格局,提升市民主动创造城市活力的意愿性和可能性的重要祈盼。

广州新中轴线是整个广州11区、7434.4平方公里的中轴线,它要有底气做“广州之光”,更要有能力输出“广州之魂”:如果新中轴是繁荣的、活力的、亲民的,广州就会是繁荣的、活力的、亲民的——新中轴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运营服务、改善优化……都必须有一条“主线清晰”的目标行进地图。

可以预见,广州中轴线有一天会成为每一位广州人心中的重要情感地标!

作者

钟泉 中量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广东省工程造价协会荣誉会长及专家委员会主任、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袁伟钊 乐依盎量文化传播(广州)有限公司中级经济师,《深圳中轴线:中心区变形记》与《城中村:消失中的城市》副主编)

来源:广东建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每页显示 30 篇新闻
共 866 页 - 转到第
{ 2008 - 2020 © 版权所有 · 中国品牌建设网 - Tel:86-10-63814669 Fax:010-63814669 E-mail:goodzt08@hotmail.com 备案:京ICP备1301293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