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一样圆滚滚的青色身子,铜铃般赛过狮子的眼睛,一张大大的嘴巴,头上一对麒麟的角,额头正中还有一个宝葫芦图案……近期,一只上古“神兽”火了,它就是青州市以瑞兽“峱”(náo)为原型,创新推出的城市IP形象——峱宝宝。
推出峱宝宝主题的节日、节气、职业等各类公益宣传海报,创作完成正能量歌曲《我还是个宝宝》,设计研发一系列峱宝宝文创产品……青州将“峱”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着力实现传统文化价值向社会公益价值、经济价值、学术价值的全方位转化。
在互联网大潮奔涌的当下,像青州这样的创新,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无疑是有益的探索。在齐鲁大地上,有很多像青州这样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千年古县。青州立足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塑造、传播清晰城市形象的实践,可供其他城市参考。
当然,塑造城市形象,有十八般兵器可用。近年来,多地认识到正确进行城市形象定位的重要性,建设形象工程、打造人文景观、组织开展城市活动等,政府和民间的投入可谓巨大,加上行之有效的宣传策略配合,不仅增强了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了市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还改变了公众对城市的认知和评价,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兼顾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而隶属城市的任何因素——市民、建筑、市容、风景、交通、气候等,都会影响城市形象的展示。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让很多心急火燎的设计者无从下手,甚至忽略了脚踏实地、潜心研究,而是盲目、简单照搬国内外城市形象塑造的成功经验,造成千城一面的景象,不仅无助于城市发展,失去了城市的个性,居民的认同感也随之降低,同时逐渐削弱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尤其是过于宽泛的城市形象定位,使得城市话题、品牌形象模糊,辨识度不足,“温度”不够、触动人心的独特内容缺失等问题凸显。在山东,有的城市在形象打造中也出现如下现象:绞尽脑汁想出的城市宣传语,出现意思交叉、重叠,传播效果极差,没有重点强调居民的参与,一部分居民处于被动接受和盲目跟从的局面;历经多年打造出某个城市口号,在实际操作中却大拆大建,古风不存,本地人、外地人都想拍砖;城市形象一喊数十年,没有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体现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
城市品牌形象塑造是一项长期系统科学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一座城市要想塑造好的“人设”,离不开内外兼修,尤其是关注人、围绕人做文章。人是最活跃的城市主体,是每座城的编剧,表情、味道、声音等共同组成城市的形象。越宜居的城市,越容易激活正面传播城市建设的欲望,像魔幻重庆、休闲成都、美食西安,皆因城市“人设”精准,目标指向人,无论本地人、外地人,都可以找到认同与归属。
来源:大众日报 客户端记者 卢昱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