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换标了。
品牌商盟数智共享服务平台消息:7月23日,中国平安集团宣布“正式焕新、升级”公司品牌标识,主要将现有品牌标识中的标语“金融·科技”升级为“专业·价值”,品牌标识主体的中文和拼音“PINGAN”保持原版设计。
自此,平安集团及旗下专业公司相关传播均统一使用新的品牌标识和“专业,让生活更简单”的品牌口号。
作为品牌对外的重要门面,平安的品牌标识起着管中窥豹的作用,用来传递其战略或者经营理念的变化。此次焕新,我们不妨解读其背后的三个关键信息——
强调“价值”文化
在营销领域,品牌标识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向消费者传达品牌信息,以创造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和消费者的品牌依赖。企业的品牌建设往往与企业文化一脉相承,并将随着企业发展不断丰富充盈其内涵。
在平安也一样,品牌标识焕新的过程,印证了公司从单一的保险业务向“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科技赋能的战略升级历程,也象征着公司品牌和文化薪火相传、不断演进。
1988年成立至今的34年里,平安一共经历了5次品牌标识的演变。
1992年,公司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公司标识颜色由蓝色调整为绿、红两色,绿色意喻保险事业的人文关怀;红色象征平安的热情服务。
2002年,标识主体文字由“平安保险公司”更新为“中国平安”,这是平安的历史性突破,成立集团公司。
同时首度在品牌标识中推出标语“专业·价值”,“专业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从此深植平安的品牌文化之中。
2008年,随着综合金融布局的进一步完善,平安更新品牌标识的标语为“保险·银行·投资”,突出综合金融的三大支柱业务,寓意集团综合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8年,平安30周年之际,确定了“金融+科技”“金融+生态”双驱动战略。
为配合战略升级,集团将原有的品牌标识的标语“保险·银行·投资”更新为“金融·科技”,传达中国平安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的愿景。
前四次的时间轴看出,平安标识暗合了其业务发展的战略性调整,是承上的总结,是启下的期许。
如今,平安再次把“专业·价值”写进品牌标识中。这次的焕新与前几次业务向的调整不同,不仅是品牌升级,更是文化价值观与品牌理念的焕新与强化。
“平安能走多远,取决于平安文化基因的传承有多远。”董事长马明哲在创立平安时就明白,企业是树,文化是根。
马明哲 来源:平安微生活公众号
因此,平安曾面向全公司推出《平安新价值管理文化》,提出“价值最大化是检验一切工作的唯一标准”。
由此引领,从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企业实力——企业价值——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由上至下逐层落实。
如何获得价值?平安信奉“专业创造价值”。
“专业”,通过专业的金融顾问、专业的家庭医生和专业的养老管家,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简单便捷的消费体验。
“价值”,即基于对中国市场及消费者的深刻洞察,对客户坚持“服务至上、诚信保障”,对员工提供“生涯规划、安居乐业”,为股东创造“稳定回报、资产增值”,对社会履行“感恩回馈、建设国家”,从而持续为客户、为股东、为员工、为社会创造最大价值。
秉承“专业创造价值”的核心文化理念和“专业,让生活更简单”的品牌口号,平安把简单和便捷送给客户,把复杂和困难留给自己,让客户的生活更加简单、便捷而有品质。
其领先的金融、科技、医疗生态,已不仅能满足客户的保险与金融需求,更致力于满足客户在医疗、健康、养老、生活等长期高频需求。
“不忘初心,久久为功。”在平安看来,战略奠基未来,文化涵养发展。
在平安不断向国际领先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的目标靠近,步伐愈发坚定、业务逐渐成熟的同时,还需要铭记初心、不时回望,夯实价值根基。
以客户为中心
此前几次品牌标识升级,平安试图对外传递业务演进、战略升级,让外界知道平安在做什么、想做什么。这次“专业·价值”更替了原来的“金融·科技”,平安希望向外界传递怎样的战略意图、品牌涵义?
对此,中国平安表示,本次品牌标识的焕新、升级,旨在回归公司企业文化的本源,传承并发扬“专业创造价值”的核心文化理念。
对“专业·价值”的进一步强化,标志着平安新十年发展战略的驱动模式更深入地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愿景追求相融合,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理念相融合。
中国平安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客户对高品质综合金融和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为目标的品牌追求也进一步彰显。
基于此,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长期、均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客户,也为股东、为员工、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此前平安在品牌标识中强调综合金融、数字化赋能,让更多客户了解平安、记住平安。而今,品牌主业日趋稳健,平安要解决的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客户的认可、抢占客户的心智,实现从“大品牌”到“强品牌”的转变。
因此,平安选择更深入地与客户沟通价值主张,同时激励自己,朝“客户的首选、行业的标杆、社会的认可”的国际品牌进一步迈进。
近几年,迈入第四个十年的平安到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即“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升级的关键窗口期。
平安的新目标,是以“金融+健康” 、“金融+养老”等产业生态,为大众提供最专业的 “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 服务,让客户因为平安的专业服务享有 “省心、省时又省钱”的金融、医疗消费体验。
大象起跑,战略要够强、业务要够硬,更重要的是人心要向齐。“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平安明白文化兴,战略强的道理。
马明哲在今年的财报致辞中提到,2021年全面重新梳理了平安的价值文化体系,以期重拾初心、重新出发,以此开启平安未来百年基业的新征程。
平安第四个十年的“价值最大化”,或许有了更丰富的涵义。于事业,是专业务实、精益求精;于客户,是诚信为本、客户至上;于社会,是践行公益、感恩回馈;于未来,是精诚奋进、闯新征程。
事实上,平安以客户本,在业务上已进行了一系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渠道与服务升级,通过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生活服务,解决人民群众“烦心、烦事、费钱”的难题。
2021年,平安寿险创新推出“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务计划匹配主力重疾险产品,超2000万新老客户享受了“保险+健康+医疗”的一站式服务。平安产险不断优化理赔体验,推出AI智能定损和一键理赔,实现最快30秒赔付。
平安银行打造客户的“随身银行”,截至3月末客户复杂案件的化解率逐月提升至83%,结案时效同比下降51%。
截至2022年一季报,平安集团个人客户数超2.23亿,较年初增长0.7%;客均合同数2.94个,较年初增长1.0%。
知行合一,品牌标识强化“专业·价值”,是平安对客户践行价值最大化的承诺与宣言。
品牌志向从“大”到“伟大”
在管理学里,曾有一个经典的说法,是“大而不倒”,可商业历史长河中,这个理论常被证伪。事实上,不是大而不倒,而是好而不倒。一个品牌从Big Brand 到Strong Brand,才可能成为Top Brand。
如何成为一家好的企业,一个伟大的品牌,平安一直在寻求答案。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好的企业,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早已经被预见,并已将它们转化为例行作业了。
在这个层面上,平安称得上是一个好企业。平安的“好”,在于其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先见之明,令其经历数次时代变革、跨界破局,化危机于无形,并不断抢占先机。
譬如,20年前,感受到互联网可能带来的变革时,从金融跨界科技;意识到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在保险之上,搭建医疗服务生态;又在行业高速增长期,选择价值转型,通过寿险改革进行二次创业。
正应了平安自己反复强调的经营理念: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打一次胜仗不难,难在次次重振士气、凝聚人心,不断攻城拔寨。文化是企业最好的生命力、竞争力、抗衰力。
2022年,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充满不确定性,面对各项挑战,平安在企业文化上率先改革,敏捷行动。
对内,以新价值文化支撑战略升级,赋能经营管理,凝聚团队共识,强化核心竞争力。
对外,重申“专业·价值”的品牌标识,更诚挚地向客户许诺,把“专业创造价值”的核心文化理念传播到更多客户和大众心中;也更坚定地为自己鼓气,朝“客户首选、行业标杆、社会认可”的“国际领先”目标稳步迈进。
平安品牌标识的持续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时代产物。
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需要伟大的民族品牌,中国平安已然躬身入局、致力于成为其中之一。
这或是平安从Big Brand 到Strong Brand,最终成长为Top Brand的关键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