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国品牌建设网首页
欢迎您访问品牌商盟网。登录 - 免费注册 - 找回密码 - 进入个人中心 - 注销 - 留言
品牌商盟
   
服务热线: 17316075069
给我留言     给我留言
首页   │   生意资讯   │   新闻中心   │   行业活动   │   行业百科   │   品商访谈   │   品牌商库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内容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这十年
来源:品牌商盟数智共享服务平台 - 分类:汽车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发布于:2022-5-20 14:48:17

01

市场换技术

—「你为什么要买我们?今后你打算做什么?你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这段看似答非所问的对话,源自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时,李书福与沃尔沃管理层的洽谈。沃尔沃是瑞典企业,工会强势,面对远道而来的中国买家,自持身价,问出企业遭遇收购时3个致命问题,听惯了天花乱坠的承诺的北欧人恐怕没想到,会连续听到3次深情表白。最终,吉利联合中资及国际资本,以18亿美元的价格,从福特汽车手中买下沃尔沃。

那是2010年的事,正式签约前一年,中国汽车销量超过1300万辆,跃居世界第一。

吉利作为中国民营企业,买下全球知名车企,本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当时的舆论对此事并不看好,媒体甚至罗列出八大难题,质疑这家民营企业根本无法驾驭历史悠久的沃尔沃。

宁高宁担任中粮集团董事长时,曾说过中国企业出海收购的难关,「中国企业走出去很困难,在技术、品牌、市场能力上你哪一点比别人强?都不如人家,你要向别人学习,但是又把人家买了,这就是个问题。」

技术、品牌、市场能力,这三点都戳在中国企业的痛处,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更是如此,自主品牌孱弱是当时的社会共识。吉利买下沃尔沃,很多人泼冷水,甚至有人评论:这是要做另一种形式的合资汽车吗?

中国汽车工业想要真正做强,太难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曾有过一批汽车制造厂,但这些星星之火均未形成燎原之势。 改革开放后,中国急需建设汽车工业,但光靠原来的底子,很难满足民间爆发式的消费需求。于是,一种被称为「市场换技术」的合作方式出现了——外资汽车企业和地方企业合作办厂,对方出技术,换取中国汽车市场的准入许可,北京吉普、上汽大众、广汽标致都是第一批合资车企。

这是一剂猛药,快速见效。

然而此后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汽车产业一直在追赶和模仿。合资车企占据了中国汽车的大半壁江山,随之而来的争议是,人们认为「市场换技术」并非灵药,市场给出去了,技术没换回来。

业内人士曾这样评价2010年前后的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几乎全部集中在10万元左右的中低档车……客观地看,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尚处于价值链产业链低端环节,核心技术和市场为跨国公司主导。」

即便当时自主品牌在一堆合资车企里格外不出众,也请记住2010年,对于中国汽车而言,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

02

小试牛刀

2010年,特斯拉以42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丰田在美国的一家工厂。借助这个传统燃油车巨头的工厂,2012年,特斯拉交付了首批豪华电动车Model S。2014年,马斯克飞到中国,亲手将Model S交给第一批特斯拉中国用户,其中包括时任汽车之家总裁李想。

交付现场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已不是新鲜事,但特斯拉在全球获得的巨大成功,却让中国汽车从业者心里泛起涟漪——新能源汽车会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良机吗?

2015年,还开着特斯拉的李想离开汽车之家,创办理想汽车。此前一年,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已接连创立。「蔚小理」只是前锋,短短几年间,高合、哪吒、威马……数十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喷涌而出。

传统燃油车起家的自主品牌也在尝试。

2016年,吉利在德国柏林发布新品牌领克汽车,定位为「新时代高端品牌」,2017年量产发布,2018年累计销量达12万辆,成为新品牌中的佼佼者。尽管领克最初主打的是燃油车,通过品牌效应,也迅速跟上了新能源汽车阵营的步伐。比亚迪做电池起家,从传统燃油车换道电动车游刃有余,早在2011年,比亚迪就提出城市公交新能源化,等到新能源汽车品牌井喷时,比亚迪已悄然成为全球电动车领域的大拿。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0.6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3%,市场规模连续五年居全球首位。啃下这块大蛋糕最多的,是比亚迪、奇瑞、吉利这类传统自主品牌,以及蔚小理、高合等造车新势力。

2010-2019年这十年,以手机、汽车行业为代表,中国品牌冲出水面,被更多消费者看到、选择、认可,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实力发展至今,人们的消费能力已经达到一定水准,大家不再盲目迷信国外品牌,更愿意去尝试新事物。入世之后,中国一直在为国际大牌代工,积累了相当程度的「基础设施红利」,当这种红利,碰上产品意识和互联网思维的崛起,就更容易制造出触达消费者底层情绪的产品。

这是一个正循环,这个循环激荡起的能量,正在彻底改变人们对中国品牌的印象。

03
品牌向上的力量

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汽车品牌井喷。大浪之下,有的品牌折戟沉沙,但还有一些品牌屹立潮头,正代表着中国品牌迎头向上。

传统燃油车时代,50万元是条分割线,自主品牌冲击这一区间很难成功。但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已经有自主品牌挑战这一难题:比亚迪王朝主攻10-20万元区间,小鹏15-30万,蔚来、理想更高一些,拉到30-50万区间。

它们实打实的销量证明,在接近50万的区间,自主品牌已经不惧与传统豪华汽车的代表品牌BBA硬碰硬了。然而,5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自主品牌仍然鲜有触及。

高合汽车是屈指可数,敢于定价突破50万元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 高合是华人运通旗下豪华智能纯电品牌, 2019年发布其首款量产定型车。当时正值新能源汽车品牌爆发之际,一些品牌只讲概念,没有实质技术,人们讽刺其为「PPT造车」,高合也难免遭受这一质疑。仅仅过了1年,高合汽车宣布实现量产,价格区间直接突破50万元,对标BBA旗舰电动车型,并于2021年5月正式交付,至今仅1年,累计销量已突破5700台,平均成交价为70万。

根据交强险上险数据,高合HiPhi X在2021年5月-2022年3月,曾多次力压奔驰EQC、保时捷Taycan,成为国内单月销量最高的50万元以上豪华电动车。

由于高合敢于突破50万元区间的定价,新一代爱车族中甚至诞生了一个段子,「如果你的小区里没有一辆高合,说明这个小区高净值人群还不够多。」 作为一个年轻的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高合之所以能快速得到细分市场的认可,原因不外乎有三:

其一,高合填补了这一市场的空白。消费者是挑剔的,见证了中国品牌日新月异的消费者尤其如此。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虽然都是5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的老玩家,但它们仍带着传统车企的思路来做电动车,而特斯拉在中国又太多,不够独特。高合一开始便精准定位,于是快速吸引了豪华电动车市场的消费者。

其二,高合品牌虽新,但创始人丁磊的经验却非常深厚。丁磊是个资深「汽车人」,拥有近30年从业经验,参与创建中美最大的合资企业上海通用汽车,曾任上海通用总经理、上汽集团副总裁。最重要的是,丁磊早在2008年就看好新能源及智能交通产业。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丁磊还曾担任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副书记,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任职期间主导引进特斯拉项目,横跨政商两界的工作背景,让其在整车全产业链、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投资等领域积累起丰富的经验以及人脉资源。

其三,高合汽车的技术创新,为用户拓展了电动车时代的新自由。对于愿意花费50万元以上尝鲜智能电动车的人来说,他们所期待的车,不仅要好开,还要好玩、够独特。汽车工业发展至今,解决的其实都只是汽车作为运输工具的驾驶感和乘坐感的问题。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后,消费者提出更高的需求,汽车不仅要好开,更重要的是有丰富的体验感,要「好玩」。
高合汽车无门把手展翼门
高合将所有控制域的软硬件打通,独创了H-SOA电子电气架构。这听起来似乎挺玄乎,举个例子,就像是打通了汽车的任督二脉,让全车每一个控制器都可以被方便调用、协同工作。用户可以实际体会到这个架构带来的便利,比如PML投影大灯可以与红外摄像头联动,在夜晚可以在不晃到行人的前提下投射一束灯光,告诉驾驶者暗处有行人;还可以完成类似iOS「捷径」的操作,让用户自由定义个性化更强的用车场景卡片,让汽车越来越符合自己的生活态度。

高合汽车呈现的这种开放、迭代、用户自定义,乃至于用户共创,都源自互联网思维,也正因为这种思维,汽车不再是买来就只能折旧的死物,而是可以不断升级的、带有个人烙印的电子产品。

传统燃油车时代,品牌与用户是单向联系,品牌揣摩用户需求,制造汽车,提供给用户选择,一锤子买卖。但新能源汽车时代,品牌与用户将持续保持互动,像高合汽车这样,通过一台可以被用户不断定义,同时不断自我迭代的汽车,实现品牌和用户的双赢。

这样一来,越是扎根于本土的自主品牌,越能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相较于国外品牌,也就更有竞争优势。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新能源汽车这个阶段,已不仅仅是对硬件的考验,同时也是对软件和服务的考验。

过去,人们总担心中国汽车工业「大而不强」,新能源汽车被视作「弯道超车」的好机会。但是,这并不代表新能源汽车可以回避汽车行业对技术的高要求。硬件、软件和服务这三项指标,任何一项都是自主品牌必争之地。

目前看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国制造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像高合、蔚小理、吉利、比亚迪这样的自主品牌也占据了一定优势,这是中国经济发展至今的成果。

然而市场发展瞬息万变,消费者最期待的产品永远是下一个。想要在这个容易同质化的时代,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自主品牌们必须拥有技术护城河,这才是中国汽车品牌不断向上的动力所在。

上一页 下一页  每页显示 30 篇新闻
共 710 页 - 转到第
{ 2008 - 2020 © 版权所有 · 中国品牌建设网 - Tel:86-10-63814669 Fax:010-63814669 E-mail:goodzt08@hotmail.com 备案:京ICP备1301293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