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白酒行业“新国标”落地还有13天,对于行业来说,哪些变量将会出现?
2021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白酒工业术语》(GB/T 15109—2021)、《饮料酒术语和分类》(GB/T 17204—2021),重新对白酒的定义进行了规范。业内人士将其称为白酒行业的“新国标”。今年6月1日,白酒“新国标”将正式实施。
业内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在限制和完善白酒品类的同时,“新国标”将有利于白酒的规范化宣传,并打击“勾兑门”“酒精门”,从而促进白酒行业品质提升、推动行业集约发展。
白酒概念“收紧”,调香白酒被剔除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1年第7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中的部分内容
通过对比可知,“新国标”主要有两大看点:一是明确白酒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将调香白酒从白酒分类中剔除,明确其属于配制酒;二是明确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
白酒行业专家肖竹青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新国标’主要会对那些添加香精香料的酒厂造成影响,这一类产品未来不能再叫白酒,而是配制酒。”
5月18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自顺鑫农业内部人士获悉,“新国标”或对旗下牛栏山的部分产品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不会很大,因为“我们的产品线很多,很多产品在新的定义下也是符合标准的。”
“实际上,新标准中白酒的概念更狭窄了,也更符合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白酒的真正概念。” 知趣咨询总经理、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新国标”明确了此前白酒概念中的模糊地带,对于规范企业生产,特别是酿造技术标准、原粮采购等,以及产品标识和企业宣传,都具有积极意义。
在采访过程中,多家酒企并不愿讨论新国标的具体影响。
“并不是配制酒就没有出路。”据媒体报道,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线上会议集中回答地方酒协负责人的困惑时称:“现在是消费多元化的时代。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只要有技术有品牌,就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除了配制酒,中小酒企新的发展机会还有露酒。宋书玉说,这次修改白酒术语,让露酒迎来了春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海南椰岛在其2021年年度报告中指出:随着“新国标”的发布,露酒产业的产品开发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新国标”发布后露酒产业将迎来新的增长点和增长速度。
部分酒企采购成本提高,行业将迎来价格升级?
“新国标”正式落地前,已给酒企留出了一年的调整时间。业内人士称,酒企在过去一年去库存的心态很重,在春节等销售旺季更是加大了促销力度。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新国标’实施在即,几乎各品牌的调香酒都在加大力度促销,以加速整个库存的清理,这样对酒企未来整体的运营都比较有利。”
而“新国标”对白酒行业更多的影响其实是在生产端,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新国标”实施后,部分白酒的生产成本将增加。
蔡学飞认为,“‘新国标’会对一些以低端产品为主打的白酒企业造成一定影响。因为‘新国标’鼓励固态纯粮发酵,今后原酒价格会进一步上升,企业的经营成本会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将加速行业品质升级。同时,传统非纯粮酿造的低端白酒归类于配制酒,削弱了中低端品类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区域型酒企的竞争力。”
业内普遍认为,“新国标”实施后,随着生产成本的增加,中低端白酒企业将面临分化。
大湖股份旗下的健康白酒分部,近年来致力于提升次高端白酒的销售占比,强化区域品牌影响力。
面对“新国标”的到来,大湖股份认为:白酒行业的日渐规范促进了中、低端白酒企业在工艺、产品结构方面的升级改革,同时前期采购成本的提高使得白酒行业价格升级。
目前来看,这种影响只存在于部分酒企,但是依旧引发了消费者的担忧,一旦“新国标”实施,白酒行业会掀起涨价潮吗?
对此,肖竹青认为:“产品涨价需要具备三个要素,首先,品牌力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心理价位预期。只有品牌力形成的心理价位预期与实际涨幅相吻合,涨价才能成功。其次,社会库存。如果社会库存量很大,涨价就容易失败。第三,销售服务体系的执行力要足够强。”
在肖竹青看来,“新国标”实施后未必会引发涨价潮,因为其不是产品提价的必要条件。不过,肖竹青多次对记者强调,“新国标”的到来,可能会让一批缺乏品牌力的区域酒厂退出历史舞台。
蔡学飞则认为,“新国标”实施后一定会带来涨价潮,但影响面不大,对于低端品牌和高端品牌的影响是两极分化的。
“‘新国标’实施后,对于一些酒企而言,生产成本和酿造成本都增加了,势必会传导到价格上面,不过主要受到影响的还是以中低端或者说低端酒为主的企业。因为对于一些中高端企业而言,他们早就已经完成了价格升级,所以不会有很大影响。”蔡学飞说。
来源:新京报贝壳财经 记者 阎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