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梦想。春机盎然的烟台,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人物,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焕发出极大的劳动和创造热情。他们中,有筑梦在车间一线的冶炼工人;有把“泥瓦活”做到世界标准的抹灰匠人;有扎根苹果产业,带动果农致富的企业家;有带领村民奔向美好生活的村党支部书记。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他们积极投身建功新旧动能转换的火热实践,团结一心,开拓创新,拼搏实干,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五一”国际劳动节,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烟台泉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延泉
扎根苹果产业为梦想创业
翻开每个成功企业家的创业史篇,不难发现,他们有一种共同的精神???吃苦耐劳。姜延泉也是基于这种精神动力,成就了辉煌的事业,成为了知名农民企业家。
昨天,见到姜延泉时,他正从冷库车间出来,脚上沾满了泥土。“有一批果品,客商着急要求发货,我过去催一催工期、看一看质量,必须保证按时按质给发过去。”姜延泉笑着说。
1983年,18岁的姜延泉便开始收购苹果,贩到东营、浙江等地卖,后跟亲戚朋友借钱,在龙口市注册成立“龙口市泉源果品经贸有限公司”,建成了两座储存能力达5000吨保鲜库,由此开始正式创业。2002年,为扩大规模加快发展,姜延泉把长远发展的目光投到了“果都”栖霞,第二年注册成立烟台泉源食品有限公司。
这期间,他一心扑在事业上,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把面积5.59万平方米的厂区、万吨果蔬气调保鲜库、5000吨冷风保鲜库建成,然后他又率先引进意大利高科技先进设备,将果蔬储存技术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
“忍辱负重,并非失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跌倒了再爬起来,就是成功。”这是姜延泉的口头禅。
2008年,为充分利用果品资源优势,独具慧眼的姜延泉又在栖霞开发区征地100亩,注册成立烟台中源食品有限公司,建有1万多平方米的高标准车间,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研发苹果脆片、苹果粉、苹果酱、苹果保健品等休闲食品以及蔬菜深加工产品。数据显示,2017年,泉源公司投资总额达到2.8亿元,年周转量达6万吨,年销售额3.5亿元,其中果蔬存储、加工、出口量在山东省名列前茅,销地包括东南亚、中东、欧洲等46个国家、地区。
“吃水不忘挖井人”。富裕起来的姜延泉没有忘记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他常说:“一个人活在世上,不应该只想自己的事情,更应该关注别人的事,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在创业的征程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着高尚的人生价值。
2008年开始,姜延泉决定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帮助农村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他先后与烟台地区6个县市区,70多个村庄,1.96万户果农签订“苹果园基地建设协议”,建立起面积3.78万亩的苹果生产基地。2008年至2011年,泉源公司先后投资350多万元帮助果农改善果园生产环境,配套果园基础设施。此外,自创业以来,他先后为松山镇卫生院、松山镇派出所、栖霞敬老院、四川汶川地震等捐款150多万元,并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帮助带领贫困群众走向幸福生活。其中,去年泉源公司开展技术扶贫活动20余次、培训1000多人次,为汉桥、豹山口、山北头村等村免费提供化肥价值3万多元,利用2017年产业扶贫资金38万元扶持松山街道217户、264人稳定脱贫,企业申请“富民生产贷”1700万元帮扶栖霞340名贫困人口脱贫。
用勤劳、胆识、智慧,刻画出辉煌的创业人生。姜延泉先后荣获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当选为栖霞市十五届人大代表、烟台市十六届人大代表、烟台市十七届人大代表,被授予烟台市劳动模范。同时,他的公司也相继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星火计划、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和奖励。(YMG记者 姜乾 通讯员 徐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