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商盟食品频道讯:头戴斗笠、腰挎竹篓,摘茶人星星点点,镶嵌在垅垅茶树之间。一捋一拢、一摘一放,茶青顺势落篓,趁午后炒制,当日就能入杯。
清明节前,杭州市西湖区龙井村迎来一年中最好的时光,“明前龙井”待字闺中,茶客翘首以盼。茶园更是旅游胜地,游客漫步体验自然与人文,流连忘返。
中国茶叶博物馆就在龙井村,四周茶山环绕。记者走访看到,络绎不绝的中小学生、“背包青年”以及国外游客,在馆内安静踱步,了解茶史、茶萃、茶俗、茶具等的发展过程。
沏上一杯龙井新茶,轻嘘水面,再抿上一口,周文棠开始讲起中国茶文化。他是中国茶叶博物馆研究员、教授,在龙井村从事茶事业30多年。
周文棠说,从西南地区的莽莽丛林进入到五彩缤纷的世界,茶叶在中国历史潮流翻涌起伏中沉淀,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融入中华诗词、绘画、书法、宗教与医学之中。
茶兴于唐盛于宋。据介绍,茶叶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等过程,汉代的茶还是中药用,东晋时期始为饮品,而唐朝则是古代茶文化发展极为兴盛的时期,饮茶风俗、品饮技艺都法相初具,名茶、贡茶相继出现。
唐代茶学家陆羽所著《茶经》,是一部全面论述茶文化的专著,对茶的起源、历史、生产、加工、烹煮、品饮,以及诸多人文与自然史实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总结,使品茶成为一门艺术。陆羽也被后世尊奉为“茶圣”。
也是在唐朝,茶叶开始作为大宗商品传播到我国西北边疆地区,以及朝鲜半岛、日本等地。据介绍,《新唐书·陆羽传》所载“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是中国历史上历唐宋明清一千多年的“茶马古道”的开始。
“茶是这样一个载体,兼顾物质生活需求与精神层面享受。” 周文棠认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与“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说法共存,也反映茶叶雅俗共赏,早已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而从婚嫁定亲的“吃茶”,平息邻里纠纷的“吃讲茶”,到以茶会友、以茶示礼、以茶倡廉等元素兴起,茶文化发展至今,凸显社会功能,在民间交往与对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周文棠介绍,近年我国茶产业稳步发展,种植面积、总产量、内销量、出口量均保持增长,湖北、贵州、云南、江西等地新茶园不断扩围,大专院校开设茶相关课程,茶文化推广活动的氛围也越发浓郁。
作为东方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茶叶在海外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国家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茶叶出口数量为35.5万吨、同比增长8.1%,出口金额超过16亿美元、同比增长8.4%,主要销往美国、德国、俄罗斯等欧美国家,以及非洲地区。
“以前到处听人讲葡萄酒,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带着茶出去,讲述中国故事。”周文棠表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将有一批有魅力、有活力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而浸润千年文化的中国茶,已经成为一张闪耀海内外的“芳香名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