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刚 徐雅臣
举办“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召开品牌发展大会、企业品牌大会;组织城市品牌活动、能源品牌周……5月,跟随第8个“中国品牌日”的脚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各企业纷纷开展品牌主题活动。一时间,品牌成为今年初夏的热词,中国品牌频频登上热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对供需结构升级的推动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今天的中国,品牌核心竞争力加速跃升。万米高空中,国产大飞机C919振翅翱翔;繁忙的生产线上,专精特新产品陆续下线;流动的包裹里,中国商标驰名海外。如今,中国品牌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48个中国品牌进入“世界品牌500强”,彰显出中国品牌日益提升的影响力。
品牌是诚信的展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品牌的根本核心就是诚信。诚信是企业生存之本、立业之基。诚信是企业经营的道德底线,也是获得产品黏度和品牌忠诚度的基础。“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中国品牌建设必须以诚信为根基。在前不久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2023年“诚信之星”中,安踏、陈克明入选,充分说明中国品牌的诚信建设取得了亮眼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部分品牌出现诚信危机,暴露出品牌诚信建设的短板,需要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品牌是质量的凝结。质量管理大师朱兰说,质量是维护顾客忠诚的最好保证。提升自主品牌形象,推动品牌建设有N个因素,但产品质量是核心要素,是基础性内容,包括产品的标准、计量、合格评定等,保证产品适用性、可靠性、符合性,长此以往在市场上形成品牌效应。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没有离开质量的品牌。产品的适用性、可靠性、符合性是品牌美誉度的基础和核心。世界知名品牌均是以质量为基础来培育顾客的忠诚度和黏度。
品牌是公众的口碑。品牌的形成和传播,依赖于口碑积累和口口相传。从传播学来说,品牌是公众的口碑和认知,反映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感受和客观评价,直接关系品牌竞争力和市场地位。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公众传播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品牌企业尤其要重视积累良好的公众口碑,因为99.99%的好评抵不过一次差错。品牌企业只能靠每一个消费者的良好获得感、美誉度,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打造万无一失的好口碑、好品牌。
品牌是时间的沉淀。中国有许多值得称道的老字号,如稻香村、五芳斋、全聚德、同仁堂等。老字号品牌的共同特点是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代代相传;生产过程有严格制度保障,经得起几代消费者考验;独具特色、坚守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符合市场变动的新需求;秉持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守好产品安全底线,让消费者放心购买等。这些特点使得老字号品牌在市场中具有长期稳固的优势形象和品牌效应。相比之下,有的年轻品牌由于经验缺乏、管理滞后,质量品牌建设还有一些不足,需要不断修炼内功,提升品质,从而经受住市场和时间的考验。
品牌是文化的代言。质量管理大师戴明说,质量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种态度。品牌是企业质量文化的市场表现,而质量文化是发自于员工内心的自觉、行为的自律。质量和诚信,取决于企业员工教育素养、职业习惯、技术技能、敬业精神。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日常规范教育不足,关键时刻员工经不起“利益”考验,就有可能会带来品牌危机。因此,品牌企业一定要加强对员工技术技能、规则规范、道德诚信的日常教育,使之成为员工的工作习惯和自我约束。
品牌是制度的结晶。优秀企业和知名品牌都非常注重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制定营运训练制度和业务指导手册,推广统一购买、配送制度,严格标准化生产、专业化要求。这种严谨的制度建设,确保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的一贯性和稳定性,保证原材料和产品质量,让消费者每次消费都有好的消费体验。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品牌建设。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随着我国质量强国建设的进程加快,我国企业应该注重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诚实守信、确保安全,让广大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铸造出一大批深受市场欢迎、消费者喜爱的国货潮牌和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