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持续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至关重要。截至2023年年底,重庆市累计培育市县两级区域公用品牌22个,培育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859个,本土农产品品牌价值影响力不断扩大。立足重庆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持续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推进我市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一环。社会力量是参与乡村振兴最大的潜力股,是推动我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和乡村产业振兴有机融合最好的结合点。要广泛动员农户、新型农业经营市场主体、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社会力量参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长效机制,为推进乡村振兴和质量强市建设贡献力量。
增强农户参与品牌授权和保护的内生力。众所周知,农户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主体,也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最终受益者。针对我市山珍丰富、珍馐众多但部分“土特产”有质无牌的困境,首先,要加快推动农户积极参与品牌授权。以“巴味渝珍”区域公用品牌为例,我市通过授权的方式,已初步形成单产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互相支撑的金字塔式品牌结构。农户要把自产的高质量、有特色、上规模的水果、茶叶、蔬菜、大米、禽蛋等农产品申请“巴味渝珍”品牌授权,构建重庆特色农产品品牌体系。其次,要强化农户品牌保护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科优势,采取集中培训、田间课堂等方式,全面提高农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保护意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让农户深刻理解产品质量和安全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内在支撑,自觉加强品牌保护,通过搭建股权式利益联结平台,不断提升品牌保护的内在动力。
增强新型农业经营市场主体参与品牌定位和塑造的创新力。新型农业经营市场主体是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和关键力量,是创新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生力军、先行者和排头兵。扎根于重庆山地农产品、高效农业、特色区域公用品牌的实际,首先,要明确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业链条定位。以“三峡”品牌为例,渝东北三峡库区要以“三峡柑橘”这一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汇聚新型农业经营市场主体信息、技术和人才优势,以产业链思维推动农产品产业深加工、营销、服务等上中下游各环节的有效衔接,拓宽产业链条,大力推进“三峡柑橘”系列农产品品牌培育,持续扩大其在消费者中的品牌形象。其次,要增强参与品牌塑造的服务能力。以“永川秀芽”为例,聚焦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通过“龙头制茶企业+茶农合作社+种茶大户”模式,培育更多新型农业经营市场主体参与“永川秀芽”品牌建设。鼓励新型农业经营市场主体牵头成立符合自身特点和当地农业产业需求的永川区茶叶协会、茶艺协会等多样化社会组织,提供行业规范、地标使用、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
增强行业协会参与品牌形象树立和传播的统整力。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新型农业经营市场主体、农户和社会组织等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代表绝大多数从业者的意志和利益,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公信力。针对我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消费者认可度不高、数智营销能力不足等问题,首先,要搭建会展平台。发挥重庆市品牌建设促进会、重庆农产品市场协会等行业协会办展优势,充分利用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农业博览会、农民丰收节等会展平台,组织各类农业经营市场主体开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展览展示和营销推广活动,提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其次,要以数智赋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广。充分发挥涪陵榨菜行业协会、荣昌猪发展协会等地方行业协会区域品牌资源优势,运用数据地图、云上计算、智能网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我市已经建立的榨菜行业大数据平台、生猪数字服务站等数智化品牌推广平台,精准匹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供给与受众需求,服务大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要。
作者王东强系重庆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2ASH01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