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矛盾纠纷圆满化解;街头巷尾,群众烦心事烟消云散;黄河岸边,普法活动丰富多彩;交通纠纷,在一体调处中有序完结。涉案人信服、公信力倍增,群众满意度稳步攀升……”几年来,山东省东阿县人民法院以特色品牌建设为载体,不断推进审判效能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通过“一庭一专业、一庭一特色、一庭一品牌”创建,精准对接社会基层治理末端,为审判效能的高质量发展激活了全新引擎。
荡清金融活水:为经济东阿注入新动力
“每季度一次座谈,学习新政策,了解新动向,弥补新漏洞,防范化解了金融风险,这个制度好。”7月13日,参加完东阿县人民法院金融法庭季度座谈会后,某商业银行负责人由衷地感慨道。
金融法庭自2020年成立以来,不断梳理审判数据,挖掘典型案例,统一裁判规则,推动多元解纷,并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重点工作,与金融监管部门建立协同治理机制,以发送司法建议的“小支点”撬动金融纠纷治理的“大杠杆”,通过激浊扬清系列措施,为全域经济发展引来了一渠金融活水。建立金融消费纠纷诉调平台,定期召开金融座谈会30多次;梳理金融立案、保全多方面意见建议90余条;抽调业务骨干法官组建金融审判团队,形成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立体化审判格局;实施便捷、智能、网络化司法服务,形成快立案、快审结常态化机制,有效提升了审判质效,让每一名涉案当事人都能感受到司法审判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截至目前,法庭审理金融类案件823件,平均审理天数25.3天,服判息诉率达99.15%,运用简易程序审理819件,为当事人减轻诉讼费共计476万元。
调处家庭纠纷:为和谐东阿构筑新藩篱
“最小的家庭矛盾纠纷,如不及时调处也能酿成大患。”这是挂在家事法庭负责人张克利嘴边的话。2022年至今,审理家事纠纷案件800件,调撤率49.68%,服判息诉率达到95.08%,受到各界群众广泛点赞。
聚焦家事,着力促进各类家庭矛盾纠纷的化解和修复,是东阿县人民法院家事法庭的宗旨要务。针对离婚、赡养等纠纷,法庭积极引导教育当事人促进家庭关系和谐;构建精准涉老审判机制,发布涉老典型案例;以关爱、关心、温馨主旨,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司法保护;在离婚案件审理中,对八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均征求其自愿跟随父母一方看法;对涉及未成年的案件,均有指定监护人,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022年4月,聊城法院系统首家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在陈集法庭成立,这是东阿县人民法院深化部门协同,构建“司法、社会、家庭”协同保护防线的有益探索。
“家事案件审判,不仅要妥善解决案件审判,更要让当事人及群众反思如何做到父慈子孝、兄弟和睦、夫妻恩爱,并以此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张克利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几年来,通过公正审判,家事法庭将审判资源转化为普法资源,营造出良好法治环境,家事纠纷案件调撤率接近50%,一审服判息诉率超90%,有效实现了家事纠纷实质性化解。
道交一体调处:为畅安东阿汇聚新能量
“如双方同意,我们进入诉前调解阶段。”7月10日,在东阿县人民法院道交一体化调处中心,法官孙绪田针对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案件引导双方进行庭前调解。
2019年8月,东阿县人民法院道交一体化调处中心入驻东阿县交警大队,并为当事人定制出法律咨询、立案、调解、司法确认、保全、审理、裁判的“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涉事市民的诉讼之累。通过与交警、保险等机构的联合,构建起一条链式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处理机制,实现了“一机通办、一键理赔,鉴定前置、快委快鉴”办理。同时,探索“非诉鉴定”模式,对交警部门行政调解过程中需要鉴定的案件,对接法院鉴定部门提前介入鉴定,准确预判诉讼风险,掌握事故第一手信息,不仅提高调解效率,而且有效降低了维权成本。
2022年以来,该中心共审结道交纠纷758件,平均办案周期4.95天,典型工作经验在省高院今日信息发表。
守护金山银山:为生态东阿筑牢新屏障
2022年10月14日,清脆的法槌声在东阿黄河之畔的法治广场响起,三被告人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一案在黄河岸边公开开庭审理。东阿县委政法委、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法系统干警代表及部分群众旁听庭审。2023年3月,该案环境公益诉讼以增殖放流的形式在黄河岸边执行,2000余尾鱼类游入黄河,这是环资法庭将审判庭搬到黄河边,通过以案说法形式为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生动体现,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和法律效果。
强化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东阿县人民法院不断探索“东阿方案”,成立集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的全国首个以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巡回法庭,形成以黄河及东阿黄河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保护为中心进而扩及全县域的环资司法保护格局,坚持民事、刑事、行政三审合一方式,由环资法庭统一处理环境资源保护案件。三年来,环境资源审判法庭依法严惩了各类污染环境和破坏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发挥刑罚的震慑作用,审结刑事案件7案16人。受理各类涉环境资源权属、侵权和合同以及因环境污染、侵权衍生的次生污染、侵权纠纷民事案件324件。审结行政案件38件,有力打击了非法占用土地、改变土地用途搭建违法建筑物的行为,保护了东阿的绿水青山。
环资法庭还不断加强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和环保行政等部门协调联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判分析环境保护形势,建立随案司法建议机制,针对在审理资源环境案件中发现的问题,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司法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聊城黄河河务局东阿黄河河务局与殷某亮排除妨害纠纷案》入选2019年度山东省环资十大典型案例,《付某与李某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案》入选2022年度山东司法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4月,环境资源审判法庭同样荣获“全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表现突出集体”荣誉称号。
刘集特色法庭:为品牌东阿打造新案例
刘集法庭,主要负责审理辖区民商事纠纷案件,该庭继承弘扬“枫桥经验”,秉承“党建引领、诉源治理、智慧法庭、多元解纷”原则,全力打造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努力构建就地调解、就地审判,并逐步实现“被动司法”向“能动司法”、“等案上门”向“就地解纷”、“坐堂审案”向“参与治理”的三大转变,成功打通了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2023年,刘集法庭办案周期缩短至24.13天,案件调撤率由去年的45.66%提高到64.34%。
按照“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审判”工作思路,东阿县人民法院设立人民法庭党支部,全面推广“强党建、融治理、创枫桥”工作,认真落实“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精神,将法庭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和乡村振兴工作总体格局。
几年来,东阿县人民法院持续深化“一庭一品牌”创建,采用新思路、尝试新方法,指导人民法庭立足“小舞台”,展现“大作为”,用法治力量为群众办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暖,为审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激活了全新动力引擎。(山东省东阿县人民法院 沈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