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国品牌建设网首页
欢迎您访问品牌商盟网。登录 - 免费注册 - 找回密码 - 进入个人中心 - 注销 - 留言
品牌商盟
   
服务热线: 17316075069
给我留言     给我留言
首页   │   生意资讯   │   新闻中心   │   行业活动   │   行业百科   │   品商访谈   │   品牌商库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内容
   
中国品牌建设要有大动作
来源:品牌商盟数智共享服务平台 - 分类:教育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发布于:2022-9-6 16:48:49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资源。加快品牌建设,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是促进强大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路径。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层次分明、优势互补、影响力创新力显著增强的品牌体系,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取得明显实效。到2035年,形成一批质量卓越、优势明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中国品牌综合实力进入品牌强国前列。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在中国,茧丝绸产业一头连接着乡村振兴,一头连着对外贸易。从B端走向C端,这中间必不可少的桥梁是品牌。

为此,江苏苏豪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茧丝绸特色小镇”富安镇积极合作,“通过多年持续的科技研发投入,大幅改造提升茧丝绸这一传统产业,坚持将创新驱动作为培育品牌的持续动力,把品牌价值作为衡量创新成效的重要标准,为打造地域名片和实现国有品牌资产保值增值开辟了新路径。”江苏苏豪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责任人张培根对国际商报记者说。

旗下“富安(FUAN)”牌桑蚕生丝先后荣获“江苏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国内外,进一步巩固了企业在茧丝绸行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实现了茧丝绸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这是城镇品牌和企业品牌融合共建的一个范本,也是中国品牌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加强对品牌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品牌的培育、创建、提升、推广。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对供需结构升级的推动引领作用显著增强。“2022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榜单中,中国入围企业84家,比2017年增加27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建筑工程、金融、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涌现众多全球知名品牌。

但不能忽视的是,虽然中国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供给质量水平还不高,特别是优质、高端的品牌产品和服务仍然不足。培育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品牌,不仅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激发消费潜力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为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从产业、区域、企业三个层次明确了品牌培育的方向路径,提出要打造提升农业品牌,壮大升级工业品牌,做强做精服务业品牌。

近年来,工业品牌建设开创新局面,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企业数量比2012年增长1.7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规模翻番;2021年中国轻工业100余品类的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锻压机、盾构机等国之重器接连下线,5G、高铁领跑全球。

张培根表示,苏豪股份将继续践行做强做优做大茧丝绸产业的使命,通过强化和发挥“苏豪”品牌的行业引领带动作用,着力培育和打造更多优质系列品牌,将品牌发展与科技兴农整体考虑,全面提升茧丝绸产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更多中国茧丝绸产品实现“产品向品牌”的转变,走向世界、享誉世界。

补齐农业品牌短板

做精服务业品牌

相对于工业品牌,目前中国农业品牌的数量较少,品牌力较弱。比如在山东曹县,芦笋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是国内最大的芦笋种植基地。近年来,曹县的农产品触网销售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品牌弱、网零额低等问题。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建立区域公用品牌是农业品牌化的有力抓手。”曹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张龙飞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为此,曹县加快打造“曹献优品”区域公用品牌,2021年12月,举办了第一批“曹献优品”企业集中授权活动,首批24家企业获得授权,助力曹县农特产企业及产品走上品牌化、标准化的轨道,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今年6月,第二批20家企业也已完成授权。

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企业300多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0多家,“三品一标”达到212个,“一村一品”达到359个,越来越多的农业品牌正通过“曹献优品”广为人知。

农业品牌已成为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助推剂”。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杨向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业品牌还应在品质化和差异化上下功夫,要做到三个重视:即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广,提高品牌科技含量与附加值;重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与培养,定制化培养专业化高层次人才,精准化助力品牌培育的品质化与差异化;重视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与产权保护,加强对农业品牌培育的政府公共财政与配套服务投入力度,完善农业品牌领域法律法规体系,降低农业品牌维权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一批专业化、国际化服务品牌脱颖而出,截至2021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已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二。

杨向阳表示,《指导意见》明确“做强做精服务业品牌”,这对服务业企业发展至少提出了两方面要求:一是品质有保障,能够严格执行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甚至是创新并引领和制定标准,稳定保证并不断提升其品牌口碑。二是品牌有内涵,有针对性地挖掘和提升各类内在元素的影响力,强化消费者主观价值认同与文化认同,稳定消费人群并不断扩大。

“如连续10年举办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将加速推进服务业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面对线上线下市场联动与国内国际市场融合的新形势,倒逼服务业企业做强做精品牌,由此实现服务业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杨向阳说。

来源:国际商报


上一页 下一页  每页显示 30 篇新闻
共 3134 页 - 转到第
{ 2008 - 2020 © 版权所有 · 中国品牌建设网 - Tel:86-10-63814669 Fax:010-63814669 E-mail:goodzt08@hotmail.com 备案:京ICP备1301293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