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国品牌建设网首页
欢迎您访问品牌商盟网。登录 - 免费注册 - 找回密码 - 进入个人中心 - 注销 - 留言
品牌商盟
   
服务热线: 17316075069
给我留言     给我留言
首页   │   生意资讯   │   新闻中心   │   行业活动   │   行业百科   │   品商访谈   │   品牌商库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内容
   
走进县城看发展 | 常宁:聚焦品牌建设,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品牌商盟数智共享服务平台 - 分类:教育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发布于:2022-8-16 21:06:29

如果给城市贴上“标签”,位于湖南南部、湘江南岸的常宁一定有着不一样的特色:“世界铅都”“油茶之乡”“八宝之地”……
这些“标签”也正是常宁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常宁市聚焦品牌建设,“绿色大米”“红色工矿”“五好园区”等品牌百花齐放。

 科技助农,绿色大米获金奖

 “我今年种植早稻910亩,搭帮耘茂农业公司提供‘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服务,共收稻谷380吨,现运来烘干。”7月中下旬,位于常宁市耘茂农业产业有限公司烘干场,罗桥镇湖波村种粮大户陈冲正从货车卸下一袋袋的早稻谷准备烘干。看着丰收的大米,陈冲笑容满面。

常宁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市,也是全省产粮大市和优质稻米开发重点市。如何扩大产量,提升稻米品质,确保粮食安全,让“常宁”米端上全国各地的餐桌?常宁市把眼光落在了科技助农上。

2011年,常宁市耘茂农业产业有限公司顺势成立。它主要从事水稻规模种植、稻谷加工和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能为常宁市十余个乡镇,近千多农户及种粮大户提供翻耕、育秧、机插、植保、烘干、机收、仓储、加工等全程的农业生产社会化“一条龙”服务。

在技术上,常宁市耘茂农业公司通过与湖南农业大学、衡阳农科院等单位合作,拥有了“带有备用螺旋桨的农用播种无人机”和“具有杀虫功能的无人机”等多项发明专利。其次,公司农业机械齐备,机械覆盖从一粒种子,到一粒米,生产层层把关,环环相扣。这也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2020年该公司生产加工的“石盘春香米”“石盘春贡米”通过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并获得中国衡阳第七届农产品博览会金奖。

“通过稻谷精深加工,每百公斤稻谷平均增加利润22.6元以上,带动周边3000余户种粮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1万元左右。”常宁市农业农村局段祖荣表示。

 精准打造,红色专线“吸”游客

常宁是中国红色工运重要策源地。工人运动的烽火在这里点燃,革命的力量从这里爆发。

近年来,常宁以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为龙头,打造了一条红色专线: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萧石月故居—彭明治故居。

记者了解到,红色专线重心——水口山工矿已有上百年历史,是湖南省唯一现存的还在生产的百年老矿,已空置的三厂、四厂旧址内原生产线保留完好,电影《暴雪将至》曾在此取景拍摄。厂内的老厂房、生产流水线、亚洲第一高烟囱等是体验旅游的重要元素,为打造“红色工矿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吸引更多的客流量,将原有红色资源盘活做大,常宁市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纳入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解决具体问题,并建设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陈展水口山工人运动史陈列、耿飚生平业绩陈列、水口山矿业史陈列。2020年又以修缮萧石月故居为依托,建设萧石月生平事迹陈列馆,大力整治周边环境,2021年修缮了彭明治故居和周边环境,新建彭明治生平事迹陈列馆。2021年7月1日,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开馆首月游客络绎不绝,月客流量达16万余人次,平均每天有6000余游客来此感受工运风采、追忆革命历史、汲取革命精神。

“自开馆以来,各地来学习参观的人员络绎不绝,现已累计接待游客55万余人次。”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全力发展,大型企业纷纷“定居生根”

1922年12月5日,震惊中外的水口山工人大罢工爆发。经过23天激烈斗争,水口山矿当局被迫全部答应工人俱乐部提出的18项条件,罢工取得完全胜利。百年过去,常宁这片土地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1992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2012年经省环保厅明确为水口山有色金属化工工业园。作为有色金属工业园,功能分区为有色金属冶炼区、有色金属化工区、有色金属深加工区和仓储物配套区四大产业分区。

随着十几年的发展,园区先后荣获省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奖励,湖南省知识产权建设强县(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跻身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隆源铜业、德邦生物科技、金翼铅业等大型企业先后在园区“定居”。

初秋,记者走进常宁市湘南纺织基地,只见工人忙碌奋战,机器隆隆运转。在康杰纺织公司内,智能化的生产线一刻不停,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地赶制着海外订单。据介绍,2021年,常宁市纺织服装产业链上在建项目总投资达55.85亿元,完成投资24亿多元,全年新签约项目58个,合同引资额60多亿元。

来源:潇湘晨报 记者王茶茶 实习记者邓力菲长沙报道


上一页 下一页  每页显示 30 篇新闻
共 3134 页 - 转到第
{ 2008 - 2020 © 版权所有 · 中国品牌建设网 - Tel:86-10-63814669 Fax:010-63814669 E-mail:goodzt08@hotmail.com 备案:京ICP备1301293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