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商盟数智共享服务平台消息:为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培育商标品牌激发创新驱动加快振兴发展,推进我市品牌强市工作再上新台阶。7月27日,黄冈市召开推进品牌强市建设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上半年全市商标品牌数据,交流商标和地理标志发展举措及工作成效,回答社会关注和媒体关心的问题。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时 间:2022年7月27日
地 点:市委宣传部办公楼六楼会议室(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厅)
嘉 宾:
程 伟 麻城市市委常委、副市长
张全斌 英山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何朝阳 蕲春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主持人:
蔡志勇 黄冈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黄冈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蔡志勇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黄冈市推进品牌强市建设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是由麻城市副市长、英山县常务副县长、蕲春县常务副县长分别交流品牌建设及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二是回答媒体朋友的提问。
麻城市市委常委、副市长 程伟
介绍麻城市品牌建设及福白菊产业发展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
麻城是千年菊乡。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以花兴业、以花为媒、以花名城,推动菊花产业全域发展。全市菊花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500亩以上菊花专业村50个,菊花生产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278家。全市菊花产业从业人员20万人,系列产值30亿元,带动3.2万人增收。
一是以花兴业。高位谋划。将菊花产业作为“三农”重点产业、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和高质量发展示范产业来打造,确立“百家龙头、百亿产业”发展目标,推动菊花产业全要素升级、全链条优化、全产业融合、全方位突破。高位推进。成立菊花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组长、菊花产业链链长,出台菊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产业基金奖补政策及考核办法等系列文件,形成高位谋划、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高标建设。投资36亿元建设百里菊花风景画廊,纳入湖北省“十大工程”项目库。投资6.75亿元打造菊花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争创国家级三产融合示范园。投资1200万元扩建麻城福白菊原种保护中心,建设中国福菊文化中心,加快福白菊特色小镇建设。
二是以花为媒。科技研发铸魂。与中国药科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搭建科研平台,共建研发基地、产业研究院。与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等合作,研发茶用、药用、食用、饮用、酿用菊花系列产品14大类1000多款,出口远销20多个国家。品牌打造塑形。麻城先后被授予“中国保健菊花之乡”“中国菊花创新发展之城”“中国菊花美食地标城市”等荣誉称号。“麻城福白菊”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湖北省首批道地药材“一县一品”优势品种、湖北省“十大楚药”。宣传推广扬名。举办菊花文化旅游节、山水田园菊展、斗菊大赛、福菊宴美食大赛等系列“花事”活动,麻城福白菊获“我最喜爱的湖北品牌”电视大赛金奖,入选首届中国(武汉)文旅博览会“湖北礼品”候选名单。
三是以花名城。做好“菊花+旅游”文章。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一批菊花旅游观光点和田园赏菊精品旅游路线,到麻城赏菊花景、品菊花宴、饮菊花茶、喝菊花酒成为湖北经典旅游产品,“麻城菊花、福泽万家”主题口号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做好“菊花+电商”文章。推动菊花产业对接大型电商平台,线上打造3D虚拟馆,线下打造地标优品实体馆、菊花产品展示馆、招商引资馆,上线菊花企业16家,网上销售额5亿元。做好“菊花+网红经济”文章。建成集菊花展示、菊花科普、菊花非遗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别山菊花馆,打造纯阳山、堰头垸、茯苓窝等网红基地。堰头垸100多名留守妇女变身“网红达人”直播带货,菊花产品年销售额近1000余万元,蝶变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理念,推动麻城菊花种苗繁育、科技创新、精深加工、交易物流等4个中心建设,形成“中心在麻城,生产在全省,产品卖全球”的麻城菊花产业发展新格局,坚决把菊花产业特色文章做得更实、更深、更好、更大
英山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张全斌
介绍英山县品牌建设及云雾茶产业发展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
近年来,我县立足特色产业优势,深入开展茶产业绿色发展行动,积极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擦亮“大别山生态名茶”金字招牌,奋力打造百亿茶产业。截止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到26.29万亩,年产量超过3万吨。英山云雾茶品牌价值达27.07亿元,成功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入选中欧互认地理标准协定保护目录产品,先后荣获“湖北十大名茶”、“湖北名牌产品”“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茶叶品牌馆入馆品牌”“湖北省二十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等荣誉称号。我县在推进茶产业品牌建设上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强支持,培育品牌。成立英山云雾茶品牌整合领导小组,制定品牌整合实施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快推进茶品牌建设。出台《茶叶产业链建设若干措施》,每年统筹整合资金5000万元,在品牌打造、龙头培育、产品研发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激发全县打造品牌、推介品牌、维护品牌、做强品牌的动力。树立扶大扶强的鲜明导向,成立大别茶访、金雷茶业、大广茶业、皋陶茶业四大集团公司,领军主推英山云雾茶品牌,引领一批企业参与共享品牌效益,提升了品牌核心竞争力。
二是重创新,扮靓品牌。与国家和省茶叶科研院校合作,成立茶叶院士专家工作站、茶产业技术研究院,统筹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联动机制,加强引领性和创新性技术研发。不断修订英山云雾茶标准,制定英山云雾茶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加工技术规程、冷藏保鲜技术规范和茶艺规程,完善英山云雾茶标准化体系。开展科技攻关与技术示范,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为英山云雾茶品牌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三是严监管,做强品牌。严格投入品源头管控,建立统一选育种苗、统一种植规程、统一加工工艺、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质量要求、统一包装标识的“六统一”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实行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名称、专用标志、集体商标、标志产品“四标合一”的使用办法,累计为已授权的20家商标、地标企业,发放防伪地标产品专用标志115万枚。积极创建湖北省大别山生态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增加茶叶质量抽检频次,提高英山云雾茶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品牌准入条件和质量跟踪管理制度,评选英山云雾茶品牌“第一方阵”企业,并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广宣传,唱响品牌。举办“英山茶文化旅游节”“英山云雾茶开园节”“书记县长直播带货”等活动,支持英山云雾茶品牌授权企业在一线城市、中型城市开设专卖店、加盟店180多家。冠名上海往返武汉高铁,在央视、人民日报、湖北日报等媒体宣传推介英山云雾茶品牌。积极组织企业以英山云雾茶公用品牌抱团参加国内外有影响、有实效的重大茶事活动,借助主流媒体、新媒体广泛宣传,提高英山云雾茶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英山云雾茶 “出山入城”,依靠品牌效应驶入发展快车道,“英山云雾茶·源自森呼吸”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大别山高瑞气藏,英山云雾最芬芳”。各位媒体朋友,虽然英山云雾茶的在品牌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全国知名茶叶品牌还有较大差距,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对我县茶品牌建设和茶产业发展给予关心支持,借此机会,诚挚邀请大家到英山森呼吸、品香茗、享康养!
谢谢大家!
蕲春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何朝阳
介绍蕲春品牌建设及蕲艾产业发展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世界艾草看中国,中国艾草看蕲春。这里,我就蕲艾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发布两个方面的情况。
一、蕲艾产业发展情况。
蕲艾是“蕲春四宝”,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至2021年底,全产业产值达到80.8亿元,蕲艾品牌价值达98.69亿元。在刚刚公布的“十大楚药”评选结果中,蕲艾位居榜首。我们观察整个产业发展的历程,感觉有四个方面比较突出:
一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通过人工引种纯化,实现几千年来蕲艾由野转家,实行“五长”工程、“六边”种植和市场主体带动种植,种植面积达到22.19万亩。二是产业加工蓬勃发展。全县登记注册的涉艾市场主体达2977家,蕲艾加工企业达565家,其中过亿元企业7家,过10亿元企业2家。蕲艾产品28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拥有准、械、消、妆字号80个。三是艾灸养生推广加快。“蕲春艾灸师”斩获全国“我最关注的劳务品牌”和湖北省重点劳务品牌。“蕲春艾灸师”连锁培训机构达200余家,累计培训“蕲春艾灸师”6万多名,全国蕲春艾灸直营或加盟店15000多家,带动蕲艾全产业链从业人员30万人。四是发展潜力想象无限。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蕲艾产业发展完整覆盖一二三产业,整个产业链具备上下游衔接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蕲艾产业必将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二、蕲艾品牌建设情况。
在发展蕲艾产业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品牌保护和建设,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品牌价值不断突破。连续7年参加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活动,蕲艾品牌价值达到98.69亿元,位居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第37位,是湖北省唯一进入前50强的品牌,品牌价值突破百亿指日可待。二是商标标志不断丰富。全县涉艾市场主体累计注册涉艾类有效商标3918件,其中包含“蕲艾”二字的注册商标190件,商标数量和质量在全省全市都处在第一方阵。三是名牌字号不断增加。我们深入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引导蕲艾企业争创政府质量奖,指导申报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服务企业开展各类质量管理体系认证。67家蕲艾企业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认证。2021年“中国自主创新品牌”榜单中,全国艾草行业仅有蕲春4家企业上榜。蕲珍阁牌蕲艾、蕲仁堂牌蕲艾分别斩获湖北省第二届地理标志大赛金奖和2021年“我喜爱的湖北品牌”电视大赛金奖。另外,全县取得各类字号产品80个,比去年新增15个。其中药准字号3个、一类医疗器械备案52个、化妆品生产许可25个。四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坚持标准引领,强化行业话语权。注册成立了湖北蕲艾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李时珍医药集团等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合作,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先后主导或参与制定、发布蕲艾各类标准27项,其中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2项、省级地方标准8项,国家级团体标准4项、省级团体标准12项。2项标准获湖北省“十大荆楚好标准”称号、1项标准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五是示范建设不断推广。重点开展蕲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广标准化种植模式,亩产蕲艾干叶由以前不到100公斤提高到250公斤以上。去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我县创建蕲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全国仅50个地标产品入围,在湖北仅有蕲艾和京山桥米两个产品入列。
三位发布人回答了社会关注、媒体关心的问题
记者:刚刚听了麻城福白菊产业发展情况介绍。我想了解一下,麻城作为商标地标大市,麻城市政府在强化商标地标保护、推进品牌强市建设中有哪些举措?
麻城市市委常委、副市长 程伟:麻城特色资源丰富,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5102件,地理标志产品10件,均位居黄冈县市前列。如何做好商标地标文章,让这些商标地标转化为更多的真金白银,我们麻城市政府重点抓好“三个强化”。
强化政府引导。将品牌强市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统筹整合质量强市和品牌强市领导机构,出台《麻城市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菊花、油茶、绿色蔬菜等20个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引领全市品牌强市建设。
强化产业布局。把商标地标工作与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有效衔接,高标准规划建设“四廊四带”,即:百里菊花风景画廊、百里蔬菜产业走廊、百里林特产业走廊、百里红色文化长廊;菊花油茶产业带、绿色蔬菜产业带、生态林特产业带、红色文旅产业带,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实现一产“接二连三”。
强化品牌提升。对接全市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发展麻城名品、名企、名店,构建“麻城名优”公共品牌体系,打造麻城特色优势品牌群体。“麻城福白菊”、“木子店老米酒”、“麻城茶油”、“龟山岩绿”、“麻城辣椒”、 “麻城黑山羊”、“麻城绿壳蛋鸡”、“夫子河鱼面”、“张广河天麻”、“阎家河藕”先后通过地理标志认定,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记者:英山县政府准备采取那些过硬的措施,做大作强英山云雾茶品牌?
英山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张全斌:谢谢你的提问!正如我刚才所讲的,虽然英山云雾茶的在品牌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全国知名茶叶品牌还有较大差距,把英山云雾茶打造为全国知名品牌,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具体来说,我们将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在龙头培植上再下功夫。重点支持实力强、基础扎实的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强强联合、市场运作、资本重组等方式,建设规模型、外向型、综合型龙头企业,领军主推英山云雾茶品牌,带动英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在品牌监管上再下功夫。抽调专业技术骨干,组成工作专班,加强对云雾茶种植、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的质量监管,加大云雾茶产品抽检频次,确保品牌质量安全。建立云雾茶品牌使用准入条件和质量跟踪管理制度,评选英山云雾茶品牌“第一方阵”企业,结合实际实行动态管理。
三是在品牌宣传上再下功夫。加大“英山云雾茶”品牌宣传推介力度。组织抱团参加国内外有影响、有实效的各种重大茶事活动,借力主流媒体、新媒体广泛宣传,提高英山云雾茶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是在示范引领上再下功夫。英山云雾茶是目前湖北省唯一一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拿到这块牌子十分不易,除了要发挥示范区对茶产业的带动效益,力争在“十四五”末,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还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特色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为群众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
记者:蕲艾产业发展下一步的目标和打算?
蕲春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何朝阳: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也是我们县委县政府正在思考的问题。蕲艾是全世界最好的艾,是蕲春最有特色的富矿和自然资源。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发展,蕲艾产业已经成为我县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引爆点、核心产业和重要支撑。
下一步,我们在蕲艾产业发展上,将围绕“十个一”的重点来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编制一个高端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将蕲艾融入大健康产业每个环节去布局。
二是建立一套国家级蕲艾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统一蕲艾产品标准,保护蕲艾产品品质与口碑,抢占市场制高点;开展“蕲春艾灸”服务标准制定,按照“八统一”的模版统一蕲春艾灸服务内容、程序、要求与标识;建立健全蕲春艾灸师评定标准和蕲春艾灸馆加盟标准,将蕲艾品牌、标准体系,中医药文化推向全国。
三是打造一系列蕲艾大健康品牌。目前,北京、上海等地的“八统一”标准艾灸馆已经落地运营。
四是成立一支李时珍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基金。这个1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正在筹划。
五是筹建一所李时珍中医药学院。与香港浸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合作办学,在武汉筹建李时珍中医药学院,总部在武汉,实习实训和科技转化基地在蕲春,形成办学在武汉,成果转化在蕲春的新模式。
六是打造全方位的蕲艾文化宣传矩阵。将蕲艾文化品牌拓展纳入文创产业范畴,会有一系列的设计和项目落地。
七是做强一所以蕲春艾灸为主的中医特色名院。在李时珍中医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合作,推广“蕲艾灸疗法”。
八是培养一家蕲艾上市企业。力争到2025年培育1到2家蕲艾企业上市。目前,已经有6家企业具备条件。
九是发展一个300亿蕲艾产业集群。包括做强种植基地,到2026年,全县蕲艾种植达到25万亩,50亿的蕲艾种植产值,150亿的蕲艾加工产值,100亿的蕲艾电商、艾灸及相关服务业产值。
十是探索一个百姓养生体系。借鉴沙县小吃、涪陵榨菜的经验,将蕲艾养生推广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