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国品牌建设网首页
欢迎您访问品牌商盟网。登录 - 免费注册 - 找回密码 - 进入个人中心 - 注销 - 留言
品牌商盟
   
服务热线: 17316075069
给我留言     给我留言
首页   │   生意资讯   │   新闻中心   │   行业活动   │   行业百科   │   品商访谈   │   品牌商库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内容
   
才大颖:加速增强中国品牌软实力
来源:品牌商盟数智共享服务平台 - 分类:教育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发布于:2022-5-10 19:11:06

品牌是一个企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体现,表现在硬实力的有力支撑和软实力的价值引领,软硬实力相辅相成、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副院长才大颖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硬实力的较量,更是软实力的比拼,从中长期看品牌发展,软实力比硬实力更持久,更具影响力。

才大颖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品牌从弱到强,增长动力多元、发展潜力巨大、回旋余地充足、内在韧性强劲,支撑品牌经济高速发展的硬实力不断增强,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后期等增长红利的削弱,中国经济进入结构化深度调整的新周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受乌克兰局势变化和国内疫情近期多发影响,回升势头承压明显,中国品牌高质量发展面临转模式、调结构、换动能的巨大挑战。

第一,中国品牌发展面临数字经济快速迭代的模式挑战。数字经济正在不断深刻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也带来了全球性的商业新机遇与新变革,数字技术正在从品牌传播领域向制度管理、价值塑造、战略定位等中上游板块延伸,传统品牌发展的模式面临着更加系统和复杂的挑战。

第二,中国品牌发展面临供需适配时代更替的结构挑战。加速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品牌建设的时代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同类品牌快速增长、销售渠道更加丰富、品牌传播更加精细,用户行为的分析更加复杂,供需匹配难度不断加大。传统品牌建设和传播的技术和策略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第三,中国品牌发展面临绿色发展提速的动能挑战。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政策落地,绿色发展正在成为中国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品牌建设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实践的关联性日益密切,绿色品牌正在成为提升企业形象、增加商业利润、建立用户关联并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方法。

值得关注的是,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资产、规模与发展速度等方面保持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但在运营效率、品牌建设、技术迭代、全球化发展与现代化管理等软实力层面仍存在明显不足。

对此,才大颖建议,要加速增强中国品牌软实力,以责任亮底色、以文化塑底蕴、以信心强底气是当前应对转模式、调结构、换动能挑战的重要战略选择。

以责任亮底色。在世纪疫情与百年巨变交织的当下,面对新经济和新消费力量的崛起,践行社会责任已经不是企业的慈善形象和流量秀场,而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手段,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为目标的ESG理念正在与中国重义轻利的商业传统相结合,推动社会责任业务化,是建立企业、用户和公众价值共识的关键。

以文化塑底蕴。品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商业载体,优秀的品牌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滋养,品牌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互补,激发了市场和用户强烈的文化认同的情感共鸣,在追求产品高质量和功能化成为常态的基础上,市场更期待对品牌软价值的构建。优秀传统文化在品牌创新中得以发扬和传承,也快速改变了世界对中国品牌低价低质的传统认知。

以信心强底气。世界经济正在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经济实现较高增长和较低通胀的双重目标,成为全球共克时艰持续发展的稳定器、动力源和领头雁,开放自信、重信守诺的中国品牌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快全球经济复苏、共建美好世界的信心和希望。

才大颖强调,要以“产品卓越”引领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以“创新领先”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以“品牌卓著”引领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以“治理现代”为目标,加快弥补我国企业在运营效率、品牌建设、全球化建设与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和欠缺。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 顾阳

上一页 下一页  每页显示 30 篇新闻
共 3134 页 - 转到第
{ 2008 - 2020 © 版权所有 · 中国品牌建设网 - Tel:86-10-63814669 Fax:010-63814669 E-mail:goodzt08@hotmail.com 备案:京ICP备1301293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