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泉州市司法局、泉州市残联积极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设,通过“互联网+法律援助”、健全完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开展法律援助宣传进乡村(社区)活动等,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供更加便捷、精准、优质的法律服务,帮助残疾人防范和化解法律纠纷,依法有效维护其合法权益。
“互联网+法律援助”让法援服务更贴心
泉州市残联和泉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不断探索创新便民利民的新举措,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互联网+法律援助”和异地受理机制,让法律援助申请和法律咨询服务更加便捷。“真方便!以前不好意思去找律师问,也怕麻烦人家。现在随时提问,都有律师详细解释,太好了!”聋人小陈拿起手机,点击泉州市残联微信公众号时笑着说道。
残疾人法律援助“呵护网”实现全覆盖
实现“城区半小时、农村一小时”的服务目标,建好覆盖市、县、乡、村(社区)的服务网络是关键。除市、县级13个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外,在市、县两级残联还建立了13个法律救助工作站,全部163个乡镇全部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联络)站,并逐步延伸至2500多个村居(社区)。南安市、永春县还积极创建泉州市“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设示范点。走进每一个法律援助、救助工作站,记者看到,墙上醒目地贴着申请法援的对象、范围、条件、流程等信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都会有律师和专业人员免费为残疾人答疑解难,并随时跟踪。“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与“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的专线电话不断响起,残疾人遇到法律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答和帮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懂得用法律援助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开展法律援助进乡村(社区)宣传服务活动
“便民利民”是宣传服务活动的主要特点,结合泉州各地风土人情和工作实际,活动多选择当地群众较聚集的节日和地点开展,方式创新多元,有法律咨询、法律宣讲、法律知识有奖竞猜、“泉州法律援助”公众号关注送礼、发放《法律援助便民指南》《法律援助联络卡》宣传产品等。例如今年9月,泉州市司法局、泉州市残联、南安市司法局联合在南安市开展的法律援助“走基层 送服务”活动,吸引了社区200多群众和残疾人朋友,活动提供法律援助咨询、康复义诊服务、辅助适配、心理咨询等服务和免费送医送药,还以猜谜赢奖的形式宣传法律援助知识,对前来咨询房屋拆迁、邻里纠纷等问题的残疾人耐心细致给予解答,受到残疾人好评,进一步增强残疾人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杨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