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品牌商盟共享服务平台】近些年,随着技术进步,农业整体生产效率上升,农业产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农民增收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对比国内外农业发展模式后发现,受传统思想影响,我国农业品牌化发展尤为落后。因为农业生产收入没有务工收入高,导致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失。政府可以根据时间对农民务工做出调整,即旺季时在家务工,淡季外出务工,并对农村务农农民给予相应的补贴,鼓励农民务农。而农产品要打破同质性、凸显农产品特色、树立品牌形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取得优势。
第一步:树立品牌理念
改变生产形式。成立农产品生产委员会或农产品输送中心,由专业人员统一负责和安排。根据本地区农产品特色,打响相应品牌,比如“高山蔬菜”“有机种植”“100%绿色食品”等。根据社会需求和潮流对品牌形象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消费需要。

改变农产品销售模式。成立生产包装、营销等机构,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提高农产品档次。加大同农业批发市场、酒店、超市等机构的合作,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保证生产质量,积累声誉,品牌效应就会逐渐显露出来。
第二步:依靠技术发展
加大农业机械研发投入及农业生产补助。我国农业生产者素质相对较低,对农业机械使用有一些困难。农业机械生产商应委派技术人员对农机使用进行指导。一旦农业生产效率有所提升,规模化和产业化效应就会逐渐体现出来,这也为品牌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高农民素质。一是要根据地区优势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具有优势的农产品进行生产。二是要举办相应培训活动,指导农业生产者应用农业现代化技术。
第三步:开展营销策划
对市场进行细分。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所生产的农产品,并不能被所有市场所接受。要对市场进行划分,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计划,采取针对性的营销手段。
善于选择目标市场。细分市场种类很多,农业生产者需要根据其产品,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根据产品和市场的匹配度,提供相应农产品。
树立农产品形象。我国农业生产大多采取自然生产方式,是纯天然绿色食品。乡村农产品品牌建立时,要充分利用优势和特点,开展相应宣传。在产品包装上,也要充分凸显产品优势和特点,以便消费者能够第一时间注意到。凸显农产品特色,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建立品牌,以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汤俊,现任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执行院长